手机免费翻墙工具ssr
近年来,陕西省把旱区农业科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建立了高水平的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旱区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为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优质丰产科技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建设实施以来,紧紧围绕我国干旱半干旱农业发展实际,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手机免费翻墙工具ssr、体制创新,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能力,有效地带动了陕西省及西北旱作农业发展。
“十五”以来,示范区累计取得科研成果805项,其中获奖成果156项,10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示范区各科教单位和科技型企业共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种,培训农民400多万人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00余项,推广农林作物良种2亿亩,每年科技示范推广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超过60亿元。培育了一批为干旱半干旱农业服务的企业。截至2007年底,示范区累计入区注册企业1243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86亿元,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6家,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生物制药、环保农资和农牧良种为主,辐射西北旱作区的产业化格局。
一年一度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农高会),成为科技示范辐射的重要载体和国内外知名农业科技会展品牌。
选育和推广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采用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创建了一批抗旱节水型或水分高效利用型的优异育种新材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旱区农作物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长武58、长旱58等系列旱区小麦新品种。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成灾机理与生物源农药创制取得突破。首次系统研究了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规律,完善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体系,研发的0.2%苦皮藤素乳油属国际首创。
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大成效。建立了适应不同类型区的设施农业配套技术体系,全省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50万亩,年总产值130亿元。
旱地集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及农艺配套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建立了完善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累计示范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面积达800多万亩。如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创建了“孟岔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解决了黄土高原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的问题。
此外,高新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李振声院士选育的小偃系列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亿多亩;建立了良种牛羊体内胚胎生产、移植良种奶牛性控胚胎的生产技术体系。
探索依托大学、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模式的农技推广模式,围绕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条件、产业特色和资源状况,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在区域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和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科学试验站和示范基地,结合农时季节和生产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促进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快捷通道。近年先后在干旱半干旱区建立试验示范站4个。其中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从2005年至今,在全县建立示范果园1000余亩,示范基地1万亩,使全县的苹果年产量从38万吨增加到52万吨。
陕西省推进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作,已建立9个市级呼叫中心、25个示范县、31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与此同时,大力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培育了一批区域性资源型特色产业,提高了旱区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推进了旱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