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可以翻墙的dns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该平台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这个消息发布后,微博热搜爆了,线亿,也引得大批网友拍手叫好,有的网友甚至评论说“等这一天很久了”。
涉嫌学术信息垄断、数据库使用收费高昂……其实,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国外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巨头出版公司向研究机构大额收费、用付费墙挡住想下载单篇论文的个人,是一种普遍的运营模式。
这让许多贫穷的学术研究者奔走呼号“写篇论文可太难了!”近年来,一波波反抗学术网站种种不良行径的潮流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有人以个人名义搭建盗版论文下载网站,为的就是让没钱下载论文的人也能做研究;也不乏高校、机构和出版巨头对着干,要求学术论文降价和开放获取。
作为一名研究者,在写出了不起的论文之前,都需要阅读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除了以传统方式走进图书馆借实体书,上网下载电子资料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
身处学校,使用校园网,享受学校购买的权限,缓解了大部分师生的焦虑。国外高校大多都与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巨头出版公司合作。这种“打包购买”形式方便了研究者和师生们,却让学校叫苦连天。早在2012年,哈佛大学就吐槽过购买期刊数据库太贵,让学校不堪重负,学校相关人员称:“在过去的6年内,我们在两家出版机构的下载费用上涨了145%,高校等学术机构的注册费用连年大幅上涨。”
拥有10所分校的美国加州大学是全美最大的科研机构之一,2021年加州大学和爱思唯尔杠上了。学校和出版商吵架,说穿了还是因为钱。在旧合约到期之时,加州大学希望在新合同中降低成本,同时获得更多的开放获取资源。爱思唯尔不仅不同意,甚至将涨价视为第一目标。他们想在加州大学未来三年的合同中,额外涨价约3000万美元。学校听完直呼买不起,并在官网发布资料称,此前加州大学每年订阅期刊花费的1100万美元中,爱思唯尔一家就占据了大约25%。
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今年1月在官网上更新的资料显示,诸如麻省理工在内的许多知名高校所采用的是一种命名为“大交易”的期刊订阅方式,意思就是出版商卖给大学的期刊访问权限有折扣价,但是需要打包组合出售,也就是说高校无从选择,必须对原本不太需要的部分期刊付费。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使得麻省理工大学每年仅仅向爱思唯尔一家出版商支付的费用,就已经超过了270万美元。
并非所有学校都像顶尖高校加州大学和麻省理工一样买得起数据库。当研究者所在的高校并未与大型出版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想看全文就只能自己买。那么,以个人的名义下载一篇期刊全文要花多少钱?在爱思唯尔官方网站,我们进行了一次实验。研究者以邮箱注册个人账号,随机点选一篇2013年发表于《国际机床与制造》杂志上的论文,加入购物车,显示需付款24.95美元(约合167元人民币),论文将会在用户付款后的48小时内解锁。
在另一家出版界巨头施普林格官网上,随意选一篇2022年发表在《人口经济学杂志》上、有关日本战后人口转变和婚姻市场的研究,点击下载全文按钮,需要个人支付34.95欧元(约合250元人民币),可解锁权限。
仅仅阅读一篇文章,就需要花上一两百块,然而完成一篇论文,学者动辄就会引用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参考文献。以上文提到的日本人口研究为例,该文章引用了86条参考文献,试想一个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普通学生,如果他所就读的高校没有购买数据库,那么他完成一篇论文的成本将会高到何种程度?简直令人心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巨头也会偶尔发发善心,结合热点事件公开一部分论文。比如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爱思唯尔开放了与COVID-19有关的突发卫生事件的相关研究。这对从事医疗卫生研究的学者来说是个利好,但终究辐射范围不大。
想让免费论文拥有更广泛的辐射范围,就不得不提到学术界的时髦概念“开放获取”。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下载论文,它是研究者挂在嘴边的词,源于英文Open Access,简称“OA”。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可以查询到OA的准确定义:使研究文献可以通过公共网络被免费获取,文章或著述允许任何使用者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搜索和摘录引用,或将它们作为资料用于任何其他的合法目的。开放获取除了网络所需费用外,没有任何经济、法律或技术上的障碍。
2020年,爱思唯尔发表了81000篇开放获取文章,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65%。在官网上,他们自我标榜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开放获取出版商。施普林格也在开放获取方面进行着尝试,他们在官网上表示,出版社正在为研究人员、机构及其资助者提供期刊、书籍和共享研究数据的开放获取选项。
即使这种成果被各大出版商作为业绩,但开放获取之所以存在,仍然离不开学者们的付出与选择。只有学者选择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OA期刊上,才意味着这篇论文可以被其他人免费下载阅读。而发表一篇OA文章,在很多时候需要发表人支付给出版商文章处理费。换句话说,如果下载论文的人没花钱,也可以让发表论文的人支付刊物成本价。
出版商通过自家官网,正在积极号召作者们发布OA文章。广告词如下:首先,发一篇OA有助于增加文章的引用数据。研究表明,开放获取文章的查看和引用频率高于付费墙后面的文章。其次,开放获取有助于为研究者带来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度,以及跨学科对话的可能。
不过,作为身处备受欢迎的OA家族,论文也有金色和绿色之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简而言之,金色优于绿色。金色OA意味着最大程度的自由共享,任何人都可以在期刊的网站上免费访问相关的论文和内容;绿色OA则有特定的条款和条件,比如数据库中的论文版本可能不是最终版,或者存在保密期,人们无法在发表后立刻阅读。
毫无疑问,金色开放获取是研究者和学术机构的期盼,却给出版商带来了经济压力。想争取个开放获取的好名声,不少出版商考虑向发表人收费。2020年比勒菲尔德大学开放获取学者Nina Schonfelder的研究显示,近几年,学者支付给出版商的版面费中位数约为2600美元。
那么学者可以拒绝和出版巨头合作吗?答案是基本行不通。以爱思唯尔为例,它旗下的期刊超过 2500 本,占全球学术期刊数量的四分之一,并包含《柳叶刀》《细胞》大量影响因子极高的热门参考文献。
可见,在研究者不得不和出版巨头合作的情况下,只能尽可能尝试在付费时讨价还价。即使出版巨头都将更多的开放获取作为自我标榜的业绩和追求的价值目标,但细看其中的运作模式,出版商也并没有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为了抗议出版商的高额收费,让普通学术者得到实惠,2011年,一个名叫亚历山德拉·埃尔巴金的女孩做了件大事。当时,她正在完成铝合金相关的材料科学论文,却时常被付费墙挡在门外,动辄32美元一篇的论文下载费用,让这个出生于1988年的哈萨克斯坦女孩觉得十分惊悚。
从12岁开始埃尔巴金就沉迷代码,这次她决定主动出击,收集免费论文资源。她搭建了Sci-Hub网站,顺手将论文资料免费公开给和她一样有需求的研究者。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小窍门却轰动了整个学术圈。
时至今日,当我们打开Sci-Hub网页,首页就显示着这个数据库中,已然存储着88485382篇可供免费下载的论文。只要输入关键词、URL链接或者文章的DOI号码就可以快速查找。
一个存储了大量论文的网站,如何打破付费墙,变成可以免费提供给使用者的学术资源?网友的帖子说明了网站的运作方式。当进入网站的研究者查找某一篇付费论文时,该网站会通过技术手段,自动登录到某个已订阅该期刊的研究机构账号进行下载,这些账号与密码则是由来自全球的志愿者所提供。网站在下载的同时,也会自动备份论文,在下次遇到相同需求时直接为研究者提供论文副本。
网站依靠使用者的捐款来维持运营,为了避免第三方人士参与运营增加安全隐患,埃尔巴金亲自写代码、架设服务器,并自行承担日常维护工作。
埃尔巴金对于自己的侵权行为直言不讳,网站首页的介绍语就写着“世界上第一个提供数以百万计研究论文给公众访问的盗版网站”。2013年开始,Sci-Hub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伊朗等发展中国家流行起来,这也与埃尔巴金的创站初衷相吻合——为资源较少的研究机构提供研究资料。
埃尔巴金的做法被许多无法负担昂贵订阅费的研究人员视为英雄,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出版商的不满。2015年6月,大型出版商爱思唯尔向纽约的法院提起诉讼,认为Sci-Hub 违反了美国著作权法案,要求埃尔巴金关停该网站并赔偿损失。同年10月,法院判决要求该网站停止运营,并关闭了其位于美国境内的域名
在当年的判决书中,法官直言埃尔巴金的大规模行为,使得爱思唯尔公司的著作版权受到侵害,但该法官同时也写道“即使他们偷窃的原因是出于公益精神”。然而美国法律终究在公益和版权保护之间做出了取舍,2017年6月21日,美国纽约地区法院宣判,Sci-Hub须向爱思唯尔赔偿高达1500万美元的著作权损失费。
即使在搭建盗版网站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彼时的埃尔巴金仍然是个在俄罗斯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不过也因为Sci-Hub的服务器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使得美国法院下达判决失去了约束力,埃尔巴金没有缴纳罚款。
2017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niel Himmelstein研究了Sci-Hub,发现网站上的8000多万篇论文,包含了所有学术论文的69%,基本能满足大部分的论文需求,而剩下的31%并非触及不到,只因为其中大多是研究者不想获取的论文。
大名鼎鼎的英文学术期刊《科学》就曾对Sci-Hub做出评价,“到底是可敬的利他主义,还是大型犯罪组织,取决于你站在哪方立场”。
在付费墙面前,研究者和学术机构都叫苦连天,一些在世界范围内具备影响力的组织接连出招,试图做出改变。
从2012年开始,学术界发起了一场联名抵制爱思唯尔的运动。学者汇集在“知识的代价”网站上,超过1.7万名研究人员打破国界,联名抗议爱思唯尔的高昂收费,表示不会向爱思唯尔旗下期刊投稿、不担任审稿人以及不担任编辑工作。
此后,欧盟做出表率,在2016年提出“2020年全面实现学术论文开放取用”的共识性目标。其间,“地平线”和“欧洲地平线”研究计划实施,计划累计花费1755亿欧元,资助与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2021年3月,欧盟委员会搭建的“开放研究欧洲”计划网站,这个接受所有人自由访问的科学论文发布平台,就展示了地平线和欧洲地平线计划资助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欧盟发表在2021-2027年期间的创新计划研究。
2018年时,一项名为“S计划”的开放获取倡议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在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研究理事会的支持下,12个欧洲国家研究资助机构和若干慈善基金会联合要求,联盟成员资助的研究论文需从2020年起实行全面的开放获取。2018年12月,在第14届柏林开放访问会议上,来自五大洲37个国家的113个研究机构签署了声明,宣布支持OA2020“S计划”。
在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学术研究的开放获取也做出过努力。2016年NASA提出,所有受到NASA资助的科研人员,必须将同行评审出版物的副本上传到名为Pubspace的资料库中。NASA副署长纽曼向媒体表示,“我们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提供大众更多获取科学技术与知识的管道,也欢迎全世界能借此和我们一起探索宇宙及地球”。迄今为止,包含阿波罗登月计划在内的相关论文已经在数据库中公开,供民众自由下载阅读。当然,网站特别说明,开放资料中不含“有可能威胁到美国国土安全”的文献。
金钱始终不能阻挡研究者们追求知识的心,尽管下载论文的非法途径有很多,也不乏研究者试图在合法与免费之间找到“中间地带”。
在搜索引擎中以各种语言输入“论文付费墙”等关键词,都可以获得无数有关“以合法方式免费获取论文”的网友攻略文章。条条列出的妙招,为省钱提供了无限可能。
首先,通过谷歌学术等学术类搜索引擎,可能会找到免费文章的pdf档案。供的攻略指出,谷歌学术相当于中介平台,汇整了来自大学、学术研究网上的资源,有大约40%的付费型研究论文都可以通过它快速找到。操作方法是在搜索栏输入想找的论文题目,如果平台能检索到资源,研究者可以在论文题目后面直接找到下载按钮。
其次,学术圈也有自己的社交网,例如研究之门(Research gate)和学术界(ACADEMIA)。类似的学术类社交网络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直接上传自己著作的平台,使用者只需要搜索即可下载。除了期刊论文,一些书籍副本也会在这类网站上发布。
一些官方机构也在提供免费的资源索取平台。例如名为ERIC的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网站,就隶属于美国教育部,网站每年两次更新数据库,纳入新的研究论文和书籍资料。
与此同时,以脸书为代表的跨国社交网站,也在为学术助力。在脸书上,你可以找到以兴趣爱好划分出的小组,其中就包括学术类。加入以“论文需求”为名的小组,留下自己的邮箱和正在寻找的论文,或许就可以收到回复。
然而,寻找一篇论文总有“上穷碧落下黄泉”,怎么找都找不到的时候。这时你还可以大胆写信,直接联络文章作者。在国外期刊中,每篇论文都会有一位通讯作者,刊登期刊的网站提供了该研究人员的电子邮件,大胆写一封求索论文的电子邮件,很可能会获得全文,甚至获得一次和作者直接交流文章内容的机会。不过这样的举动也可能被认为是唐突而冒失,寄出去的邮件石沉大海。
毕竟,一篇顶级论文的通讯作者往往是事务繁忙的圈内大咖。因为索要多年前的免费论文而贸然打扰,很可能收到“去找盗版资源”或者“让学校买个数据库吧”的回馈。这也意味着下载论文时的关键难题google 可以翻墙的dns,又回到了研究人员与收费高昂的出版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