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手机显示小钥匙
很多人睡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放下手机;早上醒来的第一时间,手便伸向手机。从早到晚,我们的视线似乎总是离不开这块小小的屏幕。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放不下手机呢?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4年8月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96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528万人。建德作为全国第一个支付宝县域城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不言自深。建德人民的生活更离不开手机。
通讯社交、娱乐学习、记录生活、移动支付、电子钥匙……手机以其无与伦比的便利性,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早上起床,先看一眼今天的天气情况,再决定当天穿什么;出门到楼下的早餐店,来上几个豆腐包和一碗豆浆,吃完扫码付款;扫一辆小黄车,或者在公交车上扫个码,出发去单位上班……这是不是你一天的开启方式?通过手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保持联系,获取最新的资讯信息,甚至还得用它来完成工作。
“手机魅力大无边,一入屏幕深似海。”市民蒋女士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可手机的诱惑总让她难以抵挡,每天学习的时间远不如刷手机的时间。手机越是功能强大,越是让人难以摆脱。有时候一局接一局的游戏根本停不下来,有时候只是随意地刷短视频、影视解说、美食探店、现场直播……先刷刷微博热搜榜,再到抖音看几集短剧,逛逛小红书看最近有什么好物推荐,然后去淘宝看看有没有可以下单的,最后回到朋友圈瞧瞧大家的动态。一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可当真的放下手机决定开始专心学习、工作时,又顿觉之前虚度光阴,懊悔不已。这是不是你的常态?
“手机不离手, 仿佛世界尽在掌握。”市民李女士是一位新媒体工作者,同样也是手机的重度使用者。她曾经单日使用手机超过11个小时。她流连于各大手机软件平台,全天候冲浪,既能在网上找到工作所需的热点讯息翻墙手机显示小钥匙,也能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她发现,除了年轻人,老年人也爱玩手机,自己一家人晚上坐在一起看电视,三个人手中都各自抱着台手机,彼此没有交流。市民王女士的日常也离不开手机,甚至上厕所也要带着手机,平时在手机上和朋友谈天说地聊得不亦乐乎,可真的和朋友在线下见面时,又无话可说,各自玩着各自的手机。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9小时;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另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第三号)》数据:互联网使用的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为6小时3分钟。这个时间几乎占了每天个人生理必需活动领域(12小时27分钟)所用时间的一半。
有研究报告显示,智能手机的中重度使用用户,平均每天点击、滑动屏幕操作次数超5千次。习惯了每天的高频率使用,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手机就等于没有安全感。出门可以不带任何东西,唯独不能少了手机。等人的时候,可以拿出手机打发时间;不想社交的时候,就掏出手机自顾自地刷一会儿。公交上、地铁上,上厕所、排队中,聚会聚餐时、工作会议时……“低头族”的身影随处可见。手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侵蚀了我们的生活,占据了我们的时间。
手机的便利性让我们对其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一旦离开手机,就会感到不安和焦虑。中国新闻网早年发布的文章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金金分析,依赖是一种成瘾行为,严格来说,成瘾行为的界定需要符合诊断学标准:渴求、生理和心理依赖、量和时长超量、戒断症状。但目前人们常说的“手机依赖”,一般是焦虑、无聊等情绪之下而出现的逃避行为,也是一种“信息成瘾”,手机可以迅速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人类追求即刻满足也是一种本能。
市民杨先生为孩子爱玩手机的事头疼不已。他的孩子上六年级,平时有一些学校作业需要通过小程序批改、订正。小朋友借作业之名,经常偷偷玩手机。杨先生只能靠搞“突击”和查平板电脑的后台同步信息来发现问题,他想彻底解决孩子偷完手机的毛病,却找不到方法。市民方女士的女儿上三年级,为了避免孩子玩手机、不专心写作业,她和丈夫就坐在一旁陪伴(督促)着写作业。女儿没有机会玩手机,也就不存在这个烦恼了。
玩手机的弊端众所周知,但就是难以放下手中的手机。长时间地使用手机,会导致眼睛干涩、双眼疲劳、近视度数增加等问题,还会导致颈椎负担增加,极易诱发颈椎病。据我市健康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建德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1.79%,其中高中生近视率为87.90%。虽然总体近视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爱护眼睛这件事显得刻不容缓。在建德,有不少人被颈椎病困扰。今年以来,市一医院接诊的存在颈椎问题患者超3000人,患者人数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2%,且更趋向年轻化。
除此之外,过度使用手机给精神状态带来的影响也要引起重视。据《光明日报》报道:“在手机上投入太多精力,会导致在其他事物上精力不足。”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范长河表示,当生物钟被打乱后,很多人在白天容易萎靡不振,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成年人因为投入工作的状态不佳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青少年因为学习状态不好可能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自身节奏被打乱、外界的压力形成了内外双重压力,长此以往会造成恶性循环,带来精神上的高压,严重的话会造成抑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友们的一句调侃,道出的却是手机给人际关系筑起的高墙。手机中的世界再美好也不过是“太虚幻境”,手机外的天地才更为浩瀚广阔。
放下手机,适当地远离信息焦虑,去回归现实,去拥抱自然!在天朗气清的日子里,登上大慈岩顶望一望山川秋色;在夕阳西沉的时刻里,驻足新安江畔赏一赏浮光跃金。大自然的美学不应该停留在掌中的方寸之间,不应该浓缩在几秒或几分钟的短视频里。学会放下,才能收获更多。
如果立刻放下有些难办,那就循序渐进地戒断。每天为自己设定一段时间,专门用于远离手机,这段时间可以用来运动、阅读、学习,你会发现,生活似乎变得更加充实、美满,与身边人的交谈也会变得更加有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