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是要翻墙才能用吗

ipvvvv3个月前翻墙18

全网最佳IP代理服务商- 9.9元开通-稳定的代理服务
如果您从事外贸、海外视频博主、海外推广、海外广告投放,欢迎选择我们。
让您轻易使用国外主流的聊天软件、视频网站以及社交网络等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参会代表以及新闻记者朋友,上午好!我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副会长牛正乾,非常感谢大家如期光临,今天上午的会议是由我们协会和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报社主办,由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承办,同时由北京鑫创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健康协办。有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疗器械协会、按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医药物资协会、RDPAC、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工程设备协会、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医药报、医药经济报、E药经理人杂志、中国网、网易网的大力支持,现在正式开始!

  郭云沛: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会员单位、以及参会的各位代表,今天下午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七届四次会长(扩大)会议暨第二十八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我受协会与会长的委托,代表协会向到会的所有领导、所有嘉宾和代表致以热烈的欢迎!由于今天会议的内容比较多,会议开宗明义,不做其他常规性的宣讲,也不介绍参会的领导名单,因为来的参会嘉宾、领导,都要一一上台给大家做报告分享,我就开宗明义,开始会议的第一个议程,第一个议程是关于2015年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工作向与会代表和会员单位做一个报告。

  各会员单位、各参会嘉宾,2015年是执行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收关之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新常态的市场大环境下,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医药企业,服务于会员单位,让企业了解新形势、把握新政策、建树新思路、调整新方略、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继续秉承“宣传政策,交流信息、加强自律、维护权益”的工作方针,围绕医药卫生改革的方向重点在2015年开展了以下工作,特向会员单位和与会代表汇报。

  (一)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协会与其它23家举办了以“声音、责任”为主题的医药行业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座谈会,来自医药行业的44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还有国家计生委、发改委、工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人社部等9个行业相关部门的16位领导和代表,36家媒体以及数名专家和120位企业界人士到会旁听,会前协会分别组织了多个小组,自去年下半年起,走访了全国7个省,通过下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和网上调研等形式,广泛收集了相关问题,并将基层反映的情况整理成了70多份提案素材资料以及3份基层调研摘要,供与会代表委员讨论参考。

  座谈会充分研讨行业发展热点问题,提出了主建议素材;一份是《关于加大巡查力度、确保十八大省落实的建议》,一份是《关于科学制定“医保支付价”推动医改健康发展的建议》。

  (二)协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对国家发改委关于药品价格检测征求意见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公告”等进行了积极研究与讨论,并形成相关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上报。

  (一)由于不合理用药、品种、剂型、品规不足,生产厂家少,说明书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儿童用药近几年受到行业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为积极应对儿童用药问题,协会于今年5月成立儿童用药专业委员会。8月份,协会儿童用药专业委员会针对儿童药审评审批组织了意见材料,向卫计委相关部门反映,并征集的“关于规范儿童用药定义及鼓励儿童药品文号转让的建议”的建议。2015年度,包括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加入儿童用药专业委员会。

  (二)空气污染等环境安全问题给医药行业带来的压力不但加大,建立完整的制药工业EHS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今年6月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协会组建了EHS管理专业委员会。8月22日,协会召开EHS专业委员会2015年度工作年会,对起草制药行业EHS指南进行了任务明确和分工。9月25日,EHS专委会部分代表在上海参加了《制药工业EHS指南》编制第一次会议,对《制药工业EHS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2015年度,共有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23单位加入EHS专业委员会。

  (一)1月,协会无菌制剂工作委员会在京召开无菌制剂企业研讨会,相关部委领导、企业领导和全国30多家注射剂企业,包括10几家外资注射剂企业参会,就医保、招标、注册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2015年是协会成立30周年,协会通过采访老领导等制作视频及文字材料,以三十年来医药行业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反映了协会发展与变迁。在5月协会的七届三次会长(恩扩大)会上予以了展现。

  (三)5月协会七届三次会长(扩大)会议暨第二十七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以“健康起航十年”为主题,发布信息,交流经验,开展研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医改办的专家和知名学者、教授,历任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老领导、兄弟协会代表和医药企业家共计共有17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四)8月,在四川庐州召开了第七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本次会议得到了四川省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7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共享经济——互联网时代创新与共赢”为主体,就产业政策、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企业战略转型等当前产业热点话题进行了演讲和讨论。年会同期还举行了“第七届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颁奖盛典”及第二届医药行业优秀品牌供应商授牌仪式。

  本届企业家年会还首次举办了海峡两岸医药企业家对接会,台湾生技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小组主任甘良先生、台湾制药工业同业公会常务历史苏东茂等台湾医药产业界代表分别就台湾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两岸医药企业合作商机等话题同大陆医药企业家进行了沟通交流。

  (五)9月,协会主办的2015药品质量之技术与管理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质量科研机构、清洁生产体系推广机构的专家学者,与全国各地100多家制药及相关行业企业的负责人了此次会议。

  (六)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关之年,为了表彰在这五年间取得优异成绩企业和企业家,10月,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九家协会共同开展“中国医药行业十二五之星评选活动,设置“十二五成长之星”、“十二五创新之星”、“十二五国际化之星”、“十二五企业家之星”四个奖项,通过协会推荐及企业自荐的方式形成入围名单,并于11月中旬召开了专家评选会,经过专家两轮投票,评选结果在今天的会上予以公布。

  (一)6,中国医药企业第三次赴美商务交流合作访问团赴美交流访问,8个企业共15人参加此次访问,本次活动包括SAPA组织的中美医药企业互动交流会、TPP公司合作项目推荐路演会、SAPA年会主题大会、SAPA年会招待晚宴、美国FDA官员专题研讨会、访问中国制剂走出去的三家先导企业(华海药业美国公司、人福医药美国公司、恒瑞制药美国公司)、访问奥星医药公司等美国仿制药研发企业,与美国生物医药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销售公司进行交流和开展了相关团队建设活动。

  (二)8月,协会在杭州召开了国际化工作委员会2015年度工作年会。会议上代表交流了近期国际市场相关政策及市场情况的变化,对创新制剂的研发趋势进行了探讨和深入的讨论。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共同确认了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制剂企业通过了国际GMP认证。

  (一)继协会编撰了《中国医药产业发报告》以后,时隔六年,再度启动《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2010-2015)》的编撰工作,并于今年8月正式出版,该报告对近5年以来医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梳理和评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了2010年来医药产业各个领域的政策法规变化、发展状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建议、优秀企业案例等,集中反映了十二五期间医药行业的总体情况。

  (三)2015年前三季度,依据章程及相关要求,成立儿童药专委会、中国医药电子商务诚信联盟等,共有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等46家单位进入协会,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

  以上内容既是对2015年协会开展的主要工作,我受会长的委托在此给大家汇报,难免会有遗漏,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面开展今天上午的第一个演讲,第一位演讲嘉宾是,我们邀请到了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司长吴海东先生,主要给我们回顾总结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展望。有请吴司长。

  吴海东: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尊敬的各位医药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企管协会的会长扩大会,我的老领导于司长,每次召集会议都是群贤聚集,坐无虚席,这正是我们向大家请教的机会。我汇报一下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几点考虑,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是在中国智造2025框架下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二是五部门(工信部、发改委、卫计委、商务部、食药总局)共同编制;三是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专家咨询团队,并委托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我们将竭尽全力以及全行业的智慧编制一个高质量的规划,指导行业健康发展,用会议的主题词讲,就是筑梦新蓝图。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回顾,我们考虑两句话、八个字:一是国家重视;二是国家认可、国际认可。这几年国务院连续下发了很多和医药相关的文件,将医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医药行业位列第二方阵,在中国制造2025作为里面,医药作为重点领域,位列第一方阵,可见医药行业的地位在不断地提升,可以说国家对医药行业的重视是空前的。

  今年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人创新,中国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得到更高层次的认可,这是对全行业莫大的鼓励,激励我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跃。回顾过去的五年医药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应以充分肯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质量管理不断加强,技术准备大幅升级,重组整合加快推进国际步伐日益加快,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时间关系,我不一一展开,重点汇报一下产业规模的跃升。

  2010年医药工业的主营收入超过了1万亿,这是几代人用几十年的时间才实现,十二五期间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在2013年医药工业主营收入就超过了2万亿,规模总量又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医药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从2.2%提高到3%,医药工业对国民经济稳增长,特别是调结构的贡献不断加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医药行业运行保持良好态势,为十三五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家知道,今年以来,国民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1-9月份GDP的增长破7%,达到6.9%,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医药行业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1-9月,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高于全部工业3.8个百分点,高于GDP3.1个百分点。大家都知道,GDP是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也就是增加值的增速是跟GDP的增速可比的。

  我们工业增产值增速的10%是位列各主要工业门类里面第二,略低于电子工业10.7%,主营收入19827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全国工业8个百分点,位列第一。高于电子工业1.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962亿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全部工业14.8个百分点,位列第二,略低于电子工业的13.5%。可以看出,主要经济指标医药行业明显高于全部工业,并在各大工业门类中数一数二,这说明医药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一部分,也进入了新常态,增速放缓了,但是我们顶住了下行压力,做到了换档不失速,为国家稳增长作出了贡献。同时医药工业的增长是有质量的,我们的利润增幅高于生产增幅3.9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达到10%,这是了不起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全行业特别是企业家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十三五规划,我们考虑要坚持两句线个字:一是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二是遵循行业发展规律,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紧扣小康目标的实现,医药工业既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又要为GDP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做贡献。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就是要实现升级发展,既要做好增量,又要做优存量。在规划的指导思想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发展。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这样一个新目标,这是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对未来一个时期,更好地维护国民健康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有力的健康支持。

  健康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的生活基础,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凸显了对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的政治决心,医药是保障全民健康的物质基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医药行业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十三五期间医药工业要紧扣小康,实现升级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又一个里程碑,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不会自动实现,天上不会掉馅饼,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很多,困难不可低估,十三五期间GDP增长的底线%,医药工业要主动作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智慧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为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在规划的重点任务安排上,要遵循行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医药发展趋势。关于发展趋势,在座很多专家和企业家的报告中一定会讲,在这里我把苗芋部长就关于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讲话向大家通报一下,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对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等方面都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面对制造业新发展趋势,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制造业作为经济振兴的重中之重。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并进一步加强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力图保持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竞争优势,积极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环节转移,一些跨国公司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竞争抢夺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同时发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医药工业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十三五时期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到强的重要关口,我们必须放眼世界,立足国情,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高医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一是要做好增量;二是要做优存量。

  关于做好增量,重点在于增强医药的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医药工业要实现升级发展,关键是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我国同制药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必须把创新摆在医药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增强技术实力作为建设医药强国的战略支点,不管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习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为建议做说明时指出2014年8月份我们确定的要抓紧实施已有的16个国家重大专项,总书记提高到了6个专项,其中就包括新药创制,并进一步指出在此基础上以2030年为时间结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由所突破,包括航空发动机、量子通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健康保障领域,再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这里面与我们行业相关的就是健康保障。这充分说明国家将增加投入,支持创新。我们企业也要增加投入,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要在十二五基础上提高一个百分点,领军企业研发投入要力争达到15%,这是日本医药工业研发投入的平均水平。

  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创新能力,组织不同创新主体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研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国智造2025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依托产业技术联盟,在全国建立15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里面就包括医药工业中心,目的是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难题,实现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解决工艺专业设备等问题,攻克具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总之,十三五期间增强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大投入;二是要提高效率。实现一批创新药品、高性能医疗器械获准上市,积极推进我国从跟踪纺织向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这是做好增量。关于做优存量,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关于化学原料药和制剂如何发展的一些想法,请各位把关,看看是否符合各位发展的实际。

  生物药这个热点请于司长讲,化学原料药是医药工业的传统优势,支撑着我国医药的大国地位,实现原料药的升级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国家发展战略在适宜地区发展原料药,我们在研究适宜地区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

  二是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励原料药企业走出去,开展原料药产能国际合作。我们在研究,选择哪些品种、哪些企业和哪些国家合作。

  三是鼓励优势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同质化竞争,迅速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断加强原料药的加工能力,提高高端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集中度。我介绍几个数字,供大家参考,日本企业的数量2000年是1400多家,到目前是340多家,前5家的集中度是37.1%,前10家是51.6%,前50家是86.3%。

  四是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同行进行技术改造,优化工艺路线,采用先进装备,不断提高生产信息化水平,通过数字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向智能化制造迈进,这是中国智造2025的目标之一,努力做到低能耗、低污染,实现绿色发展。这是原料药生产必须破解的难题,十三五期间一定要有所突破。

  关于制剂,相对原料药,我国制剂水平和出口量与医药大国的地位和产业规模不相称,加快医药产业升级,从上游向下游过渡,做优做强制剂是必由之路:一是以扩大制剂出口带动转型升级,产能有效利用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全球仿制药市场发展的增速是专利药的3倍以上,这为我国制剂出口迎来了机遇期,欧美市场,我国制剂在十二五期间有了良好的起步,非洲市场对我国制剂需求持续增长,东盟市场潜力很大,拉美、巴西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也在加快,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已形成的产业链完整优势,特别是原料药的成本优势,投入到国际化布局中,不断提高发达国家规范市场的制剂认证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扬长避短,寻找差异化竞争,形成自身特色,不断开拓国际高端市场。这些高端制剂在国内销售将有力通过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当前一个火热的关健词。

  二是落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要求,全面提升化学仿制药质量水平,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任务。

  三是提高短缺品种供应保障能力,建立药品短缺预警机制、动态生产供应情况,在全国建立3-5个小品种集中生产基地,实现小品种的规模化生产,从而产生规模效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扩大基本药物试点工作,增加试点品种,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既要满足灾情疫情的需要,又要满足常态下特别是急救品种的不时之需。

  以上是做优增量。总之,做优存量是向医药强国转变的基础,做好增量是向医药强国转变的关键,十三五期间,要统筹兼顾增强和存量,务实推进升级发展,向医药强国靠近些,再靠近些,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祝大会圆满成功!

  郭云沛:谢谢吴司长,吴司长给我们报告了一份医药行业在十二五期间非常振奋人性的答案,也描绘了十三五期间医药行业发展的蓝图和轮廓。下面我们就把十二五期间在我们行业共同努力下,行业获得四项奖项的名单,首先我宣读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医药行业的十二五创新之星,他们是: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绿叶制药集团、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上海中信国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请颁奖嘉宾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先生;国家工信部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吴海东副司长。

  下面我来颁中国医药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十二五成长之星,大家知道医药行业有些企业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通过资本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获得成长之星的企业是:

  贵州千叶药品包装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维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完毕以后,我们请位获奖嘉宾发表一下获奖感言。你来吧。有请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留下来,代表获得十二五期间的国际化之星的企业发表获奖感言!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非常感谢这次大会颁给我们很多的医药企业,在过去的十二五,各个医药企业无论从质量、品牌、走出去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刚才我们也得到了司长的肯定,我想面对十三五,刚才吴司长高瞻远瞩地给我们作出了规划和方向,我想接下来医药企业只有靠我们的创新,靠我们走出去,为中国医药企业争更多的光,添更多的彩,谢谢大家!

  郭云沛:谢谢你!十二五期间我们已经几乎顺利收关了,因为我们马上进入12月份了,颁奖仪式顺利结束。现在开始整体演讲,有请国家工信部规划司姚珺先生关于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与医药强国梦。有请姚处长!

  姚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也有这个机会利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向大家汇报一下中国制造2025,刚才吴司长把中国医药发展的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的设想,以及医药强国梦未来的走向给大家做了非常好的解读,在这里就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大家都知道,谈到中国当前的制造业发展,有两个词,一是制造大国,我们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现在我们在全球制造业规模总量的20%,超过了美国,在联合国所统计的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00多种工业产品的总量居首位,中国拥有传统制造业最完整的体系,几乎每个行业在中国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都可以找到它的体量。但中国制造业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词汇就是大而不强,包括我们的医药工业,所以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就进一步地明确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就是要从过去追求规模大,走向未来追求质量高、效益高,所以未来的中国制造业吹响了制造业由大变强新的号角,制造业的发展也将走向从大到强新的历史征程。

  我从三方面给大家做一个汇报:一是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二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五大战略重点。三是政策以及实施机制。

  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我们的制造业正在面临严峻的双向挤压挑战,刚才吴司长在报告中已经提到,我们的制造业现在既面临着发达国家在高端领域里面的封堵,又面临着其它新兴经济体在中低端领域里的分流。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都在纷纷制定再工业化战略,比如美国制定了国家制造业创新战略,奥巴马总统动用总统特别基金设立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德国提出工业4.0,英国提出英国制造2050,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计划,包括日本、韩国这些传统的发达经济体都在提出制造业的战略,美国波士顿咨询机构做了一个分析,它认为综合考虑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效率、汇率成本、物流成本和能源成本,现在美国制造业的综合成本竞争力跟中国相比,只有4个百分点的差距,这是2014年的情况,按照周围目前的要素成本变化的趋势,到2018年中国制造将比美国制造更加贵,或者美国制造比我们更有优势,这是一个咨询机构的分析结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制造业一种新的变化。在发达经济体之外,周边的新兴经济体在加快在中低端领域对我们的残食,比如印度制造、越南制造等等,大家注意去商场里面买衣服、买鞋、箱包、电子电器设备,你们注意一下它的产地,现在很多原产地不再是中国,包括前段时间,美国咨询机构调研以后发现原来美国的圣诞节基本上是中国武装起来的,但现在的小朋友发现不再是这样,里面掺杂了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元素,所以我们的制造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双向挤压。有人形象地把中国制造业比作夹心饼中的夹心层。

  大家知道我们热议的工业4.0,德国人把过去的工业发展划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从过去的手力劳动走向了机械化的变革。第二个阶段是电气化,电力的应用,大规模的生产变得更加流行。第三个阶段是自动化时代,未来的工业4.0,我们将进入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和机器自组织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智能化变革。

  工业4.0与工业3.0有什么不同,有几个关健词,第一是感知,未来的感知里面对工业生产系统每个环节的深度感知。第二是连接。万物人实时高效互联。第三是数据,随着我们感知能力的逐渐增强,随着网络联通能力的逐渐增强,未来我们获取数据的能力也在大幅度增强。有人形象地说是指数化的增长,我们一年产生的数据量已经相当于我们过去几个时代产生的数据量的综合。第四是集成,基于CPS系统的综合集成。第五是定制,未来的生产将会由现在的产品经济走向未来以用户为核心的体验经济。所以我们未来的工业化生产必须要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包括我们的药,未来的药可能不再像现在的普适性的药,比如基因药物等等。

  在工业化4.0时代具体有几方面的变化:从生产工具角度,我们的生产由自动化生产走向智能化生产,未来出现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工厂,比如智能机器人,它对自动化的机器人是不一样的,未来智能化的机器人带有感知系统、视觉、触觉等等感知系统,跟人友好地协同工作,不再像一个机器一样放在里面跟你是分离的。

  现在我们的产品以产品为中心,我开发产品投向市场,用户来选择,未来的生产是以用户为中心,一切的生产都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我的生产流程将会从现在的串联生产流程,走向以用去为中心的协同并联流程。

  从制造业技术来看,制造业技术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得到极大的拓展。从广度来说,3D打印、激光加工、超声加工、仿生加工等新的加工手段,制造工业加快发展,不断丰富制造的内涵。我们在清华大学参加清华大学创客日活动,大家正在做3D打印,打印什么,尽管它可能离现实的应用还有很多距离,但是他们在搞3D打印细胞、3D打印器官,未来新的技术将会使我们的制造能力变得更加强大。从制造业的深度来看,制造技术进一步向极限拓展,极大、极小、极精制造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出现,比如纳米尺度的超精密加工,比如石墨烯,新加工手段的出现,将会使未来制造业的空间极大地提高。

  业态:跨界融合、开放协同。跨界融合,原有的技术边界、产品边界、企业边界、产业边界被打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如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形成的集成计算材料工程,过去我们搞一款材料从头到尾弄出来,一直到最后的批次,稳定性的生产工艺做出来要10年时间,要做很多批次实物材料的制备和测试,但未来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计算机仿真环境下做。过去我们造原子弹,我们造出来把它炸一颗测试它,未来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可以在计算机仿真环节里面来解决,我们的医学未来也会走向这样,未来分子结构设计,很多领域性能的测试都可以在计算机仿真环节里面解决,从而大幅度提高它的开发效率。

  业态来说走向开放协同,制造业技术体系日趋复杂,过去那种一切答案尽出于我的的单打独斗式的创新模式已越来越力不从心,竞争将更多在产业生态体系、产业链条层面展开,开放协同、合作共赢的创新模式将成为戳六。

  当前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地深刻变革制造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全球制造业将跨入工业4.0时代,新科技变革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但也让缺少技术积累的中国制造业面临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必须强化创新驱动,加强重点领域前站不具合创新突破,在新一轮变革当中掌握主动权。

  新常态下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制造业能力与四化同步发展、消费结构升级的新需求不相适应,创新供给来创造需求的能力不足,不是产能不足,而是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大家到德国去买锅,免费店里面排的长长的队伍在买锅,到日本去买家用电器,买马桶,这些中国人都能做,但是满足不了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对用户体验的升级需求,所以我们面临的新制造业的能力不足,这也是国家要在供给侧加强革命,以前我们是刺激需求,但刺激完需求在国外变现,我们在国外消费是1万亿人民币,中国占了全球的31%是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国有庞大的消费能力,如何把这些消费能力让中国的制造业来满足,我们面临的能力升级的迫切需求。

  制造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未能有效转换,传统行业快回落,新兴产业规模尚小,动力转换青黄不接街问题进一步凸显。尤其是中国制造业要走创新驱动,但从很多专家的分析来看,全要素生产力,衡量创新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是下行的,未来我们走创新驱动的路面临很多严峻的实际挑战。

  面对制造业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迫切要求制造业提质增效、优化升级,新常态的核心是变革,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迭代更新,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要用于打破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尤其是破除旧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加快建立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和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2025里面,我们提出来,大家有可能看过文本,也有可能没有仔细读过。在这里面,我们把中国制造2025文本核心的内容梳理成了一个鱼骨图,我们确定了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建设制造强国,围绕这个目标确定了未来发展的主线,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我们为什么将它作为主线,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是工业4.0,无论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还是美国搞的互联网,本质上都在强调未来的关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带来的一系列变革性的创新。为了推动强国的建设,我们推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围绕这五个基本方针,我们提出要实施九个重大任务,提出十大领域,提出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工程,八项政策。

  在我们所确定的一系列任务和工程里面,有五个方面的重点值得我们去关注,也是我们未来推进实施的着力点。

  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十三五建议里面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创新驱动放在关键位置,是我们的核心动力,尤其是制造业,从全球创新投入与产出来看,制造业是主战场,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的创新链里面存在一个瓶颈环节或者是短板,就是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整个创新链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以及产品创新,现在我们存在着一个比较情况是基础研究在学术圈里打圈,论文、评奖不断,而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专家统计只有10%,大量的科研成果是在学术圈里面以论文、评奖这种形式在体现,没有转化到生产系统中。而企业创新又面临着知识来源短缺,同时随着未来制造业技术体系越来越复杂,单靠一个企业来搞全流程的技术创新越来越不可能,在这个环节当中我们研究认为,要建立一批国家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它来把行业里面相关的力量,包括高校的、科研院所的、企业的这些创新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这样一种资源整合来面向行业里面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集中突破。把这些技术形成的成本向企业进行转移和转化,为企业在这些共建技术的基础上面向终端市场进行产品创新。

  我们在2025年里面提出来要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要搞这样一个工程。这个创新中心的定位是由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所组成的非盈利性、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联合体,它有三大功能:面向行业共性需求,开展竞争前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试验验证,降低企业创新风险。通过开放、共享和辐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多层次人才。按照我们的预计,希望在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包括10个重点领域,也包括一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所紧迫需求的一些行业与领域。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将来要依托这些制造业创新中心来形成国家的制造业创新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来加速我们基础研究向产品创新的转化,来加速企业的创新步伐,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性支撑。

  智能制造有三个维度的创新:第一是终端产品创新。这里面要通过在产品当中融入更多的信息技术要素,使传统的机械化产品向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发展。第二是生产技术创新,使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制造发展。第三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规模定制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现在我们是大规模标准化、定量化生产,未来我们是大规模定制化、个性生产。

  实施重点有四方面:一是要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及产品。二是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智能化车间。三是深化互联网+应用。四是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

  1、智能装备和产品,比如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汽车、智能家用、应用电子,应用电子包括汽车电子、能源电子、医疗电子等等这样一些重要的应用电子方向。

  未来的智能化产品还有什么趋势,未来的智能产品特征是从机械为核心走向软件为核心,比如智能化汽车,现在我们的汽车核心技术是发动机、变速器,这是我们长期没有解决的。核心企业是奔驰、宝马这样一些国外企业,在未来的智能化领域里面汽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是电池、电机、电控、操作系统和车联网,代表性企业是特斯拉、苹果、谷歌,包括BAT,他们都在搞智能化汽车,百度的智能化汽车这几天将路试。

  智能产品:构建新的产业生态,终端+APP+云,我们最近看了一款智能马桶,马桶怎么智能化,它跟马桶跟健康产业进行有机关联,在马桶里面加装医学传感器,实现在家里面进行尿检和便检,帮你在家里面实现这个过程,你便完了以后事实实时提取你的数据,把这些数据通过手机APP传到云端、服务端,由服务端把分析结果再发到你手机上,几分钟时间可以全程在家里面完成这个过程。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我们正在进入以智能为特征的新硬件时代,智能产品将极大的延伸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以智能产品为入口,以互联网为平台,将为制造企业延伸拓展高价值服务提供广阔空间,这将改变制造企业自身的属性和价值形态。比如我刚才讲的马桶,马桶生产企业把马桶作为它的一个端口、入口,通过这样一个新的变化,未来制造业的形态、变化都将发生重要的变革。在这里面推动智能制造,我们确定了三大智能制造床被,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还有就是传感器,包括光敏、磁敏、气敏力敏四大类传感器。

  2、建设智能工厂和智能化车间,把工厂里面的各种信息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比如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制造执行系统、数据采集及监视系统、智能仓库企业,也有医药企业在做这样的智能系统,加装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生产流程中的监测数据,未来的质量安全怎么保证,不像我们现在做检验检测,而是参数放行,通过参数放行,通过整个生产流程满足一系列的参数要求来达到产品质量的保证。

  智能生产系统把它划分成四个层次:第一是感知层,在生产线上广泛产生RFID等高精度、高可靠传感器,前两天我们去海尔调研,海尔的生产线万个传感器,它把每个加工设备的工艺参数实时进行监控。第二是通信层,得到的数据要能够进行实时的连接和传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业互联网,要进行高可靠、低时延工业互联网。第三是决策层,感知来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进行决策和分析。第四层是执行层,通过MES、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执行,智能生产系统就是一个个循环构成的闭环,感知通信、决策、执行的过程,跟人体大脑的执行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资料,企业对数据的重视往往不够,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设备数据、能源数据、质量数据、用户数据,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普及,我们越来越有足够的能力来获取这些数据,并且从数据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规律和需要的知识。

  3、制造业+互联网,现在我们都在谈互联网+,但从我们的认识上,作为传统制造业要+互联网,+互联网,我们加什么,设计+互联网,会带来传统内部设计走向众包和众创。制造+互联网:集中制造变为分布式协同制造。管理+互联网:可曾企业变为虚拟企业、平台企业。营销+互联网:实体门店变为电子商务、O2O,服务+互联网、融资+互联网等等这些都可以与互联网更紧密地结合,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未来更大的蓝海在制造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将是一个极有力的工具,也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新平台。比如海尔搞了一个众创会,什么是众创会,过去的海尔搞的产品研发创新都是企业内部的,企业自己养了一批研发队伍,现在的海尔不是,它搞了一个HOPE系统,所有的公众都可以登录到海尔的HOPE系统里面去注册,你提交你的设计需求,提交设计方案,海尔通过选择,确定一个好的方案,来实现,所形成的利益跟设计师分享,所以他的设计师队伍就是总理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挥全社会公众的力量来进行设计。

  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我们还有一些基本策略:一是要注重实效,我们推进智能制造不仅要关注高大上智能化产品的创新,还要关注通过智能化的制造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刚才吴司长也说了,升级存量,存量怎么升级,工作工业4.0,通过智能化的生产质量,提高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质量水平。

  三是坚持自主可控。所以我们在智能制造方面要培育一批集成的解决方案供应商,这在医药行业也有很多企业可以往这方面转化,通过自身的企业信息化形成的解决方案,可以把这些解决方案向全行业推广,浙江就在做这件事情,它专门扶持一批企业,这些企业给全行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在全行业进行推广。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现在基础能力是我们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这里面制约瓶颈很多,比如集成电路,一年要进口2300多亿美金,成为最大单项进口产品。中国高铁很先进,但高铁的螺母要进口,高铁的轴承要进口。工程机械领域,世界十强中中国企业有5家,但都卡在高端液压元件上。圆珠笔一年生产380亿支,但是圆珠笔的钢珠我们做不了,做钢珠的设备我们也做不了,所以总理已经两次提出这个问题,中国的圆珠笔为什么做不了核心的部件,这就是为什么一笔圆珠笔只卖几毛钱,到国外可以上几美元。发展民用飞机等等,我们面临着太多的瓶颈环节和制约。

  当前我们确定了制造业的强基,要重点发展四基。一是关键基础材料。二是先进基础工艺,包括精密成型与加工、热处理等。三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包括齿轮、轴承、液压件、电机、传感器。四是产业技术基础,包括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这些东西都是当前制造业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和短板。

  在突破基础能力当中,有两个环节值得我们去关注、强化:一是要强化工程试验和数据的积累。过去我们的制造业在工程试验方面,在数据积累方面长期偏弱,很多试验只是为了满足最终的检验检测,没有把试验验证作为完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长期持续有效的过程,围绕这方面,国家也将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数据中心,希望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为我们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是要强化持续质量改进,小步快跑,持续迭代,不是我们一下子就搞一个大创新,我们可以搞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创新,这在我们过去也认识不多。所以在2025年里面我们提出来要实现工业强基工程,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

  高端装备是未来竞争制高点,它是先进技术、材料、工艺等领域的综合集成,生产工具先进性和制造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知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总理一直在强调,要把装备作为制造业创新的主战场。作为我们的行业部门,我们说要要中国制造的高端装备来装备中国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品质。我们去企业调研,都说我们的东西是从德国、瑞士等等进口的,到2025年我们的企业里面,大家去调研、考察的时候,企业家依然跟我们说,这条生产线很先进,德国进口的,说明中国制造这十年的发展目前达到我们的目标,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强国。

  重点发展领域,我们说十大领域有七个是高端装备,其他三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医药,其中也有很多高端装备。在发展高端准备方面,我们有三个化是未来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要走装备智能化路线,包括医疗设备。里面有几个内容,一是在装备当中增加越来越多的传感,扩大各类嵌入式传感器或者医疗电子在装备当中的应用,对装备的运行参数、运行状态、运行故障等实时动态感知,比如宝马汽车传感器600多个,GE搞医疗,也搞燃气轮机,在里面加装了600个传感器。二是+控制,以机械为核心走向软件为核心,现在很多产品里面已经拥有了操作系统,已经可以加装应用软件。比如现在的智能家电,现在智能家电国内新推出的基本都是谷歌的操作系统。三是要+网络,实现装备的互联网连接。四是要增加服务,提升装备使用体验,基于装备增强服务。

  2、装备模块化,模块化是实现定型华定制的重要基础,现在行业的很多制造商都在往模块化方向努力,比如大众正在开发模块化汽车,未来的汽车是按模块来组装,谷歌在搞模块化手机,未来的模块化将成为集成系统制造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3、装备绿色化。面向生态设计,提高能源效率。使用轻量化材料,使用精密成型,推行绿色包装,发展再制造。中国的再制造还属于起步阶段,在国外,我们当时做过统计,美国一年再制造在医疗设备里面的再制造市场高达一千亿美金,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现在很多的制造业企业都在或多或少提供附加服务,提供增值服务,过去我们是7×24小时报修服务,现在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比如陕鼓对每个销售的鼓风机,每3秒刷新一次鼓风机的运行参数,为他的终端客户提供预警预测服务,提供远程故障的维修服务。比如维材以原有价格25%的价格回收回来,通过再制造,把它变成新的柴油机,再卖给原来的客户,以市场价75%的价格再卖给原来的用户。原有的用户只用50%的成本就可以买到一个新的柴油机产品,比如青岛红领的极致化服务,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全套生产流程。比如通用电器,过去它是卖航空发动机的,现在它不再卖发动机了,它卖航空发动机的使用小时,因为客户的目的是让飞机在天上飞,所以并不是需要发动机本身,所以它改变了它的服务模式,变成卖发动机的服务小时,每飞行一个小时,就交给我一个小时的费用,制造业的形态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当前高价值环节从制造环节项服务环节转变,尤其是随着智能制造广泛应用,制造环节的差异性将逐步减少,通过服务获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企业的关键战略。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本质是企业价值链的拓展和提升,企业从提供产品到提供产品服务组合,适应了制造业以产品为中心专项以用户为中心的变革需求。

  服务型制造已成为几乎所有优秀制造企业的基本特质,服务化转型正在演变成为跨国公司的共同战略和群体行为。

  产业政策,我们会推动结构性差异化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专项普惠性、功能性的竞争性产业政策,过去我们推动企业搞研发创新,很多时候是推动大家报科研项目,未来想更好地推动减免税收的方式。正面清单管理转向负面清单管理。通过市场化手段加速僵尸企业淘汰退出。过去我们对企业退出比较隐晦,现在来看有大量的僵尸企业,这些企业没有什么发展前景,主要靠各地方政府的输血维持生命,我们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将它淘汰,退出市场,为好的企业匀出有限的资源。

  财税政策方面,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培育早期市场。首台套政策,如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应用保险机制。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研发及产业化。支持产业公地建设,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检验检测等这些条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减轻制造业企业税费负担,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推动的。鼓励PPP模式,吸引和翘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制造业。

  从金融政策来说,我们跟一行三会在加强合作。比如我们在推动企业融资方面,我们准备鼓励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过去我们说小企业金融融资有很多途径,有到银行融资,有上市融资,我们考虑作为行业里面的龙头企业围绕着它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由它来提供信贷融资服务,也是一个好的方向,它对企业发展的情况更加熟悉,通过它来发展供应链金融,也是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方式。

  重要抓手:比如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智能制造专项、科技周大专项及相关重点研发计划,产业投资基金。

  从组织上来看,国家为了推动中国智能2025年的实施,我们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马凯副总理任组长,国务院23个部门组成,统筹协同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审议重大规划、政策、项目和工业安排,领导瑶族办公室设在工信部。成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重要决策咨询机构,由45名专家组成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制订了“1+X”体系,这个X我们目前确定了11项目前,其中包括5个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5个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在年底之前要完成。3个战略性领域的专项规划,包括信息产业、新材料和医药。3个支撑性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包括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制造业人才发展、服务型制造,按照我们的进度,5个重大工程是年底完成,其他的规划是在明年一季度完成制度和发布。

  同时,从区域层面和行业层面,我们也正在研究建立重大产业工程布局协同机制。从行业层面,梳理重点行业领域产业链条,进一步明确瓶颈和短板,聚焦资源、分批集中突破,解决一批长期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区域层面,理清各区域主要资源禀赋、产业链条优势、重大项目布局等,引导区域之间差异化错位发展。建立重大产业工程布局部省联动工作机制。

  为了强化决策支撑,我们正在做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我们将会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地方和社会机构,通过多元数据的整合来建设一个基础大数据平台,基于这个大数据平台,将来会发布多角度、多层次产业全景地图,为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决策、研发、市场化开发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同时我们还将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的建设,在城市层面上面推动2025的实施。

  郭云沛:刚才姚珺处长把中国2025的宏伟蓝图展现给了大家,药品制造业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应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于明德也是姚珺司长说的45个专家之列,我们有理由,也有条件把中国制造2025的工作在医药行业进行有力的推广。下面演讲的嘉宾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司综合处处长杨胜先生。

  杨胜: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药品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情况。

  刚才聆听了吴司长、姚司长的发言,确实感到在过去医药产业真是取得了非常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保证我们公众的健康,推动GDP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药品的审评审批工作,是药品监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确保好药尽快地推向市场,从2007年我们推出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来,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注册管理规范和标准,在当时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提高申报质量,减少低水平重复。但整个形势的变化发展非常快,以至于在过去的两三年,药品审评审批又面临了很大的困难,突出的问题是研发申报的量非常高,但是审评审批的速度会跟不上。我想这也是我们过去几年的一个发展结果:

  首先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医药产业、医药产品作为最具有创新性的一类,国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

  二是医药产业过去5-10年符合增长率大概将近20%,企业有非常多的钱需要投入,我国也有几个重大专项给予了支持。

  三是我国推出的千人计划,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事医药的研发,所以国家有政策,企业邮钱,又有人才,于是形成了医药研发一个爆发性增长,申报的量非常大。截止到8月份,等待审评的大概是2万1千多家,严重的挤压已经引起了研发者、申请人的不满,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不满。所以我们在药品的审评审批方面必须作出重大的改革,来适应这样一个新常态和这样一个新形势。简单来说,我们要改革药品审评审批一个重要的原因和面临的形势。

  今年8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的意见》,把对审评审批改革的整体思路和措施提出了出来,8月18日,总局相关领导也在国务院新闻办首次把整个改革意见向业界做了发布。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面,我们分别利用不同场合继续向企业界的朋友,向相关部门来介绍、宣灌国务院提出的改革意见主要内容,今天我也借这个机会把意见里面的主要内容和大家一起再做一个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在国务院文件里面,明确提出来这次改革的目标有五条:提高审评审批质量、解决注册申请积压、提高仿制药质量、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提高审评审批透明度。

  1、过去我们把新药的标准定位在国内还没有上市,这次改革首先把新药提高到了全球性的标准,换句话说,过去我们仅仅局限于没有在中国境内上市的药品就把它定位为新药,而且给予一些监测期的政策,今后要把新药研发的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境内外都没有上市的新药,如果在国内来申报,这个时候才能称之为新药。对于新药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我们又进一步把它分成了两个层次:第一类是创新型的,现在我们初步把它定义为一个全新的结构。第二类是改良型新药,改良型新要是什么概念呢?是在已知活性成份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一些改造,同时这个改造的结果目标是要在临床应用上有明显的优势,换句话说改良型新药无论你改剂量、改结构、改途径、改用法用量、改规格、改新的配方,这些只是手段,目标是什么呢?目标就是要让这些改良型新药比原有的活性成份有明显的临床优势。所以我们现在对新药的概念,无论是创新型新药还是改良型新药,这个标准提的比较高,做了创新的确定,提出了明确的指标要求。除了新药之外,第三类是仿制药,过去我们叫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现在把仿制药定位成以原研药药品疗效一致的药品。我举个例子,拿雕像和画画为例,我们过去不了解人家的产品,仅仅是拿着人家的照片来做这个产品,发展到我们不是要拿他的照片,而是拿他的三维、立体地来做这个东西,如果是一个人,不仅做出来了,还要做100米的测试,要真正做到质量、疗效,方方面面要和原研药达到一直才可以。这块的改革,对国内企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家知道,我们过去几年很多国外的创新药按照3.1类进行强仿,在国内同时享受监测期的待遇。对企业发展起了非常大的帮助,对国内公众尽早获得这些原研产品的强仿药,也提高了这些产品的可获得性,但我们还是要从仿制逐渐向自主创新来过渡,在今后的研发当中还是更加鼓励国内的企业来做自己原创性的药,做一些境内外都没有上市的药品,如果要做仿制药,那就要做到和原研药品一样,达到一致性的要求。对新药和仿制药品的重新划定,就是我们提高标准的主要内容。

  2、如果说第一条是解决增量的问题,第二条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是解决存量的问题。回顾一下药品注册发展历史,1985年《药品管理法》实施之后,当时仿制药的审批权在各个省里面,一直到2001年《药品法》修订之后,把所有药品的上市审批权集中到中央层面,同时把之前各省已经批准的十几万文号都换发了国药准字,里面有淘汰了一部分,应该来讲到现在为止我们有16万多个文号,这些文号通过审批上市,使我们的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为整个医疗保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医药医药研发、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现在也逐渐地认识到,过去批准的一些部分药品质量、疗效跟原研产品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为什么要强调和原研产品比,就像过程吴司长和姚珺处长介绍的一样,现在公众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现在的产品质量要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必须满足他们的需求。对这些已上市的药品,已经批准的药品质量,国家决定要重新进行一致性评价,这个任务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首先开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当中的口服制剂,应该讲,这个工作在技术方法上争论也很大,在企业投入上也会很大,前期我们组织中检院做了相关方法的研究,原来是国家出标准,购买产品制剂,组织企业一起来做,但实践证明,推进确实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最近对一致性评价的思路做了调整,相关的意见也在食药监总局网站上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接下来的三年怎么做呢?把这个主动权还是交还给企业,由企业自己去购买产品制剂,自己去做研究评价。由仿制药一致性办公室来进行审评,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予企业一些便利的条件,比如从国外购买原研产品的临时进口批件,比如变更工艺的备案,比如变更工艺与一致性评价可以合并审评,一次性递交资料,一次性审评批准。

  总之,总局的决心很大,也希望以国家基本药物为突破口,率先解决这一部分,把这部分药品质量提高到与原研药一致。与此同时,也鼓励企业开展其他药品的一致性评价,给出的优惠政策是什么呢?如果说一个品种率先通过了一致性评价之后,其他品种必须在三年内完成,时间由第一家确定,它通过后三年内,要完成,完不成的注销文号。一个产品有超过3家通过一致性评价之后,我们建议卫计委、人社部在医保报销、医院采购的时候不再使用没通过的品种,应该讲也是要切实地通过一致性评价来解决存量、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今后新批的药品,使今后通过一致性的药品,都是响当当的和原研药能达到一致,上面的意见还在征求当中。还有一些对一致性的鼓励措施,允许在说明书上和标签上进行标注,在国家药典中标注起草企业的名称等等。总之,总局也想了很多办法。

  3、加快创新药的审评审批。最近关于这条非常具体的实施细则,也已经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就是说对防治一些重大疾病的创新药,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药品,都要实行加快审评审批。同时对转移到境内生产的创新药和儿童用药,以及使用先进制剂技术、创新治疗手段、具有明显治疗优势的创新药,也要加快审评审批。过去审评审批也有这样的政策,但说到这里,我们也提出来要对企业申报的一类药早期介入,要和企业做好帮助、支持工作,但确实做的不是特别多,为什么呢?还是我们技术审评机构的人员太少。在这里,也跟大家报告一下,药审中心过去一直对外说我们是120人,但这120人是什么概念呢?其中只有50人是中编办认可的国家事业单位编制,另外70个还不是,是总局认可的财政编,为了解决人少的问题,中编办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在2014年底,想把原有的120人中增加了70个人,是120个编制,到今年年初又增加了70,换句话说,现在我们总局的审评中心有中编办认可的机构编制是190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用好这些编制,吸引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来进入到我们审评的队伍当中,只有足够多的审评人员才能真正实现对这些创新药的全程指导,才能真正把好产品尽快推向市场。

  4、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先行的《药品管理法》的要求,只有生产企业才可以提出拥有药品批准文化的申请,研发机构只能获得新药证书,在这点上,这次也明确提出了,要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及科研人员申请持有药品批准文号,换句话说,也就是更加注重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科研人员在医药创新当中的主题作用,这个工作应该来讲,推进的还非常顺利,国务院提出来这样一个设想之后,通过我局和国务院法制办的沟通,一起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提出授权申请,在11月4日双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上,经过热烈讨论,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申请注册新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块,我们也在制定一个新的具体实施意见,也在网上公开征求大家的意见。

  谈到这个制度,应该讲,从国外的实践来看,药品研发机构持有药品文号的例子比较好,作为科研人员持有的例子更是几乎没有,但是赋予了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持有这样一个权利之后,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在成果转让给企业的时候,就会面临更多的选择,就会有更主动的地位,可能会获得更大的回报,这也是对科研机构研发的一种鼓励。换句话说,如果说一个药品研发机构委托一个药厂生产药品的掌控和上市的销售,确实对药品研发机构也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单独很大的事,所以更实际地是他在转让的时候,拥有更主动的地位,而不是说我必须转走,像原来法律规定的那么死。今后,如果说研发机构愿意当持有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药品研发机构委托符合资质的企业来生产就可以了,但是药品研发机构作为持有人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和风险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5、落实申请人主体责任。这块就不多说了,作为申请人来讲,要对自己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承担全部责任。

  6、及时发布药品供求和注册申请信息。这块刚才吴司长也介绍过,现在确实有些产品供大于求。总局在2014年已经尝试的发布过两期过度重复产品目录。这是什么概念,第一批目录是一个文号超过500个,这样生产企业还会申报吗?大家理所当然的想不会了,但是现实当中确实仍然有申报的,所以我们连着发了两期,第二期是重复300个以上的,当时就想不再受理,但是还是缺乏商业法的依据,为什么呢?因为申报产品是企业的权利,但是国家提出来,我们和相关部委,特别是工信部可以一起发这样的目录,作为宏观调控,这样的产品已经过剩,就不允许再报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限制大家低水平重复,目的是引导申请人有序研发。说到低水平重复,我再向说一点高水平重复的事,高水平重复相对于低水平重复而言,它就是国内研发对强仿的扎堆行为,举个例子,比如伊马替尼这个药,后面排队的还有50个,对这样一个国际认可的药品,国内强仿的扎堆行为特别严重,这样的例子有非常多,原因是什么呢?第一我们自己的医药产业、研发机构做原创性的药确实难,确实点不多,品种不多,能力也有所欠缺,但是做强仿的,大家都能力非常充足,而且这些产品一旦专利期过了以后,在国内市场,造成了高水平的重复。这样的高水平重复,应该也是一轮新的低水平重复。也要在这方面进行一些预警,也是我们把新药标准提高的一个原因之一。

  7、改进药品临床试验审批。这快简单来说,过去我们对创新药也好,对它的临床审批比较保守,要求企业一期一期的报,一期做完了,报临床先批一期,一期做完了再报二期,二期做完了再报三期,但延缓了企业研发速度,同时也把企业该承担的责任政府承担的太多了,今后的批准临床,都是一站式批准立场,一二三期企业自己做,中间有风险,自己防控。

  允许境外的创新药在国内同步进行研发,只有同步研发才能实现同步申报注册。才能让国外的新药、好药尽快来中国上市。同时化学生物仿制药实行备案制,挑战来自于哪,来自于临床研究机构、药物研究机构,把我们过去先拿到仿制药等效性试验的临床评价,后开展伦理委员会审查,调整为先让医疗机构的伦理委员会审查,然后到总局的网站上进行备案,备案完了就可以开展临床实验,这块对我们减少审批的量,方便大家开展仿制药的研究是非常有好处的,也是我们企业多年来的呼声。

  8、严肃查处注册申请弄虚作假行为。提出了对各种情形处罚的原则,实际上也就是说要进一步规范提高医疗机构、药物研发机构在执行GCP,在做这些新药临床实验的过程当中,注重规范线、简化药品审批程序,完善药品再注册制度。这里面重点是制剂和药用包装材料、和药用辅料关联审批,将药品包装材料、要用辅料单独审批改为在审批药品注册申请时一并审评审批。这也是强调什么呢?强调制剂企业在整个产品质量控制当中的主体地位,因为辅料企业也好,包材企业也好,都是制剂企业的供应商,制剂企业要做好对这些企业的审计,做好产品质量的管控。因为最终制剂上市之后,制剂企业是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所以把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突出。

  10、简化药品审批程序,完善药品再注册制度。应该来讲,药品再注册16万个文号,2007年进行第一轮再注册的时候,大概淘汰了两三万个文号,过去一讲就是18万个、19万个文号,2007年淘汰了两三万个文号,现在有效的是16万个,又到再注册的时候,这个文件还在起草当中,还在各省内部征求意见,还没有正式对外征求意见,就是要起来再注册要求,过去的再注册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简单的换证,50块钱到省药监局把证换一下,有的省为了减少企业负担,还免费。下一步再注册要增加技术审评的要求,要求企业提供五年内上市后不良反应的各种各样的情况、汇报总结,要进行一个再注册的技术审评,是不是还要和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结合起来,所以也在考虑当中。再注册的收费也会增长上来,因为现在企业持有文号的成本太低了,长期持有不生产,16万多个文号,每年实际生产的文号也就是4-5万,将近2/3的文号企业作为储备池在储备着,这些产品长期不生产,再拿出来的时候能不能达到新药品的要求等等,所以要增加企业持有这些文号的成本,要加强再注册的审核。

  今年5月28日增加了收费之后,再注册因为属于省里的审评项目,由各省自己定,但有一个指导思想,省里定,价格要参照国家的来,这样算下来大概也要两万多块钱,如果说一个品种的再注册提高到两万多块钱,我觉得对企业来讲需要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必要持有。我们发现政策的力量很强,收费的力量也很强。

  我就再多说两句注册收费,过去报一两个仿制药一两千块钱,报一个新药两万块钱,现在收费增加了以后,增加到了几十万,5月28日以后,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受理量急剧下降,确实是这样的。去年的受理量大概是8800多,今年会降到7000左右,为什么呢?主要原因还是收费提高了。

  11、健全审评质量控制体系。也就是说药品的技术审评部门要加强内部的SOP规范运作,说白了,我们对企业生产产品都有GMP的要求,对流通有GSP的要求,技术审评部门对自己本身的运作也有要GRP的要求,这块是总局下一步重点改革的内容。这块我刚才也讲了,人员是增加上来了,190个编制,但在吸引人才上面确实面临着瓶颈问题,薪水依然吸引不了高水平的审评员,就这块,我们自己新招年轻的培养,确实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块怎么把技术审评机构的机制搞活,人员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待遇、激励机制和工作量完成的情况,这块应该来讲也是我们面临的需要重点改革的地方。而且特别是临床方面,我们需要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有临床药物研发经验的人来参与到技术审评当中,但是这样的人太少,吸引不了,以至于成为制约我们审评速度的瓶颈,这个理念我们也在调整,过去以药理学家为主导,接下来药品的研发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最终是临床医生更有发言权,临床对这方面的疾病是否有得治,药好不好,新报的药行不行,这样的药品缺不缺,在这方面会有一些调整。全面公开药品审评审批的信息,这块药品在不断推进,刚才提出的五大目标,12项具体措施,要有一些具体措施来保障,也有几条:加快法律法规修订,《药品管理法》、《注册管理办法》等等。加强审评队伍建设,外聘专家,委托一些高校机构参与审评。加强组织领导,药品审评审批工作是药品宏观管理、产品监管里面一个很小的环节,我们需要和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一起来做好工作,现在我们也在建立部级协调工作机制,在这个机制的协调下来推进药品整个审评审批的工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过去几年药品审评审批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是不满和不解,我们总局、我们司也有决心在国务院改革实施意见过程中谷歌是要翻墙才能用吗,把药品审评审批的程序、制度、规范重新梳理,重新建立一个高效,确保质量的体系,来满足我们产业对审评审批的要求,来共同服务于保障国民健康这样一个目的。最后也服务于我们实现全面小康。

  今天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把我们整个改革的意见和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再次谢谢杨处给我们做的交流。下面我们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先生,他给我们做当前形势下新政的变化和突破口在什么地方。有请于会长!

  与会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按会议要求我就两个具体的要求和大家汇报一下我学习的体会,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请各位提出、批评。一、医药行业当前的形势,刚才郭司长把总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了,我稍微介绍一下趋势,这是十年趋势图,药品生产销售收入,一直在稳定增长,总量增加,去年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绝对值是历史最高水平,这样一幅图也反映了我们这个行业这些年来药品销售收入的不断增长,奠定了今天产业基础,2.7万亿比较大。这样一个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改革开放这30年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良好大环境,促使我们行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在这块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每个年度各自不同,有非常高的年份,也有一般增长的年份,特别要说的是,近几年来增长的速度在放慢,而且越来越慢,这也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应该从2011年起,从20%、18%、13%到9%左右,预计今年到年末应该是9.1或9.2%,这是我们相对的增幅变动情况(见PPT)。这些具体的数据就不细说了。

  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刚才几位领导也讲到了,前30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高速增长,现在我们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主要特点是增长的幅度在放缓、在放慢,GDP的情况和行业的销售收入情况趋势一致。看十三五规划的情况,还没看到正式的文件,根据许多方面的分析,估计比7还要略低一点。

  全口径的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增长幅度到现在看是负增长,我为什么要说一下这个负增长,就是说企业利润增幅的下降也是直接关联财政收入下降的重要原因,财政收入增幅的下降也涉及到国家对医疗保障投入的增长和下降,企业有钱了,税收多,税收多了,国家有钱,国家有钱了可能较多地用于人们医疗保障的投入,如果没钱,反之,可能投入的力度就不会有这么强,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实际情况,面对着这个情况,我们自己看自己的明年、后年,很可能有两件事你特别要注意:一是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况,现在你看到的数字可能还不是最低点,告诉我们将来可能还要面临一个压力比较大的大环境,我们还需要做较多地、较充分的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该想很多办法。

  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也和大家当前遇到的很多困扰有关联的问题,就是医保公费的任务很繁重,有25个省、185个医保统筹单位的当年收支为负,这个趋势如果继续让它扩大,将会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所以今年年初总理提出来药价要下来,服务要上去,医保要保住,是和医保的收支趋势有直接关联的,必须严格要控制住,否则财政要穿底问题比较大,这个情况会传导到医药市场上来,因为有科学控费、简单控费,也有采用不科学的办法去控费,比如压低消费或者是压低单品价格的方法,因为我们找不出更科学的办法,所以还在实行着,今年的招标办法很奇怪,通常一说明就是要价,它也不是一点因由没有,就是背后有一个医保控费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已经比较大的环境中,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还有很大的动力让经济工作产生升级的地方。这个推动力根本上说就是改革这两个字,没有第二项。必须靠改革才能抑制住经济下滑,必须靠改革才能解决我们现在所希望解决的问题,离开了改革的办法,这些问题都将束之高阁,中央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是非常高瞻远瞩的,连续推出了重磅的文件来推动当前的改革,首要是政府简政放权、松绑经济,我感觉到中央政府在改革中首推简政放权、松绑经济,这是有道理的,近期中央的文件,我点两个最重要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更多让市场支配资源的精神,更好发挥市场作用的精神,特别提出政府行为法制化,经济行为市场化,如果用这样的原则来衡量现在我们遇到的很多困扰问题,其实都是不难解决的,法制化就是依法行政,你有授权才可以办事,没授权不能乱办事,现在乱办事的问题造成了很多困难,比如招标采购中的种种规定,国务院都放开了药品价格的管理,它还在制定入门价格,完全是违背国务院规定的,但是它自己没看到,它不知道自己已经违背了经济行为、市场化的原则,还在里面乐此不疲。

  政府行为法制化、经济行为市场化,逐步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清单就是笼子,出了清单,你就越位了。为什么中央连续简政放权,多批文件取消中央各部门事前的行政审批事项,太多了,一系列,最近的一个文件是62项,涉及我们行业7项,其中有大家关注的,刚才郭总给大家汇报,郭总去年我们上书全国人大医保所谓的定点审批问题,这些问题都在解决中,都是通过改革的办法,改革外商投资审批和产业指导的管理方式向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转变。

  “国民待遇、负面清单”这两词希望诸位记住,这是市场准入的基本原则,世界通行。实际上你看看TPP中,倡导的市场原则就是这句话,只是过去我们没有这么规范地说,现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属的文件中把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原则突出出来,说明我们在向国际最先进、最新的自贸区规则靠拢。所以我们引申地想一想,这是学习,不一定有这么回事。我想这12个国家中,虽然没有中国,但是它占了全球经济总量的40%,我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必须要加入它,只是时间和条件的问题。TTP、TTIP,这两个组织一定会左右世界经济的主流,我们在其中必须要有发言权,你不加入,哪有发言权呢?没有发言权这一规则制定你就参与不了,参与不了规则,你就不主动了,我是这么推理的,我想是时间问题。包括现在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急剧缩小,都是中央政府为了使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靠拢、并轨、一致所作出的努力。这都是大环境的号召,对我们非常重要。

  放开了很多方面,这就太多了,基本上能放的都放掉了。我们特别看到中央在这方面的改革决心,讲一个例子,就是境外投资项目,过去是100万美金,要3个部门批,后来发改委大踏步的改革,在今年年初把它放到为10亿美金以下,备案制,现在大约不到一年时间,中央又把它继续放宽为一律实行备案制,你将来在境外的投资,利用全球的资源去发展中国产业这样一份投资,不受投资金额的限制,无需审批,备案即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

  第二个例子,我举一下《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这两个意见也至关重要,两个文件前后相差一个月,这个文件是指政府能做什么,企业不能做什么,要把它明确起来。政府能做的就是法定授权的问题,法无授权就不能做,企业、市场主体凡是没有限制的都是可以做的,而且做的程序要尽量简化,大家看现在注册公司的程序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了,现在非常简单,你到工商局去注册新公司的程序做了非常大的改革,这些文件都是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经济的政策环境,我们感觉到有信心,中央抓政策环境的构建应该是下了很大力量,主要是要改革。说改革,就是改政府自己,过去曾经规定了需要这样做的事情,根据当前的新形势不需要这样做了,把它改变过来。

  明年、后年、大后年,我们还看到两个非常好的信息,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就是两次重要的访问,这两次访问,我认为非常重要,可以决定我们未来经济的走向。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和欧盟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十大传统产业、中低端制造业和美欧的高端制造业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大的互补性,这个互补性带来我们一个良好的贸易情况下,会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去年我们对美国一个国家有3420亿美元的顺差,人家都多买了我们3千多亿美元,我们作为外汇储备存上,也就是说它需要我们的产品,我们和它在这个领域中,在中国的产品水平上竞争还是比较少的,有很大的互补性。在这种情况下,总书记说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倶伤,坚持合作,避免对抗,既造福两国,又兼济天下。所以一系列共识、49项达成了,过去很多人在担心的问题,现在基本上都解决了,今天是30日,今天IMF表决,人民币是否进入一揽子货币,如果进入了,我们将在世界货币体系中有更大的发言权,人民币有更大的作用,为人民币国际化,为我们未来的对外投资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马上就知道结果了。还有一些网络安全问题,蓝海问题,商用高技术出口问题等等,外部的稳定是我们发展中国经济的一个良好基础,必备条件。如果像叙利亚这样,啥办法都是没办法,什么指标都会向下,不会向上,一定是这样的,所以大经济环境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和欧盟千亿元大单还不止这些,我们和整个欧盟的经济交流越来越深入。对我们国家明年、后年、大后年以至更长远稳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两条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

  上午听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开脑筋的报告,是姚处长做的,实际上一个开阔的视野,很高瞻远瞩的目光把中国经济放在一个长远的角度上,人们之所以去日本买马桶,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距离人们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一万亿人民币要都在国内市场消费掉,对国内经济市场是非常大的拉动,什么叫供给侧,我不懂,但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供给离市场人们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需要转型、升级来缩小这个距离,我们希望别的国家都在中国来买马桶盖。上午姚珺处长讲得很详细了,我不多说,我从中朦胧地感到这个计划和2006年中《长期科技规划中重大新药创制计划》面临的形势一模一样,要达到的目标很相似,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很相似,只是它放在整个制造业,政府出了绿皮书,就相当于王司长过去起早的指南,重大新药创制指南,是一个意思,绿皮书也是指南,写的过程中要和科技部、和工信部十三五重大专项所有的口径保持一致,我们不能一个任务出很多目标,很多不同的指标。让企业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些提法要保持一致。

  1、国际化,国际化在当前来讲越来越必要,我们的想法是现在既然我们有大量的产能过剩,我们有一些产能过剩的产品不被人民群众所需要,人民希望你提升标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转型升级来实现呢?转型升级如果我们用国外的市场来满足国内过剩生产能力的要求,岂不是一举两得吗?但是其中有一个坎儿,这个坎儿就是标准,如果你不升级,不达标,人家不准进,我们现在的认证为什么提得这么高,为什么标准要越来越向国际最高水准看齐,就是因为不看齐,出不去,出不去,你过剩还是过剩,怎样关起门来解决过剩问题,不如转型升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去解决过剩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全球的市场其实很大,很多地方对我们有很大的需求。当然,我们自己也必须升标,不升标,这个事情也实现不了。

  2、生物技术,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生物技术在未来医药产业格局中它会迅速壮大,现在整个生物生化大约占10%左右,用不了多长时间,也许是2025,也许是2025更长一点时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国外的苗头中可以看出一二,从FDA新批准的产品中也可以看出一些苗头。在这里面,我们大家可以判断一下,新兴治疗性疫苗、单方抗体,当然有很多专家也提出了,单方抗体中也有很新的,比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F1这些东西,我们国内已经有先导企业申报了,我们当时很惊讶,其实美国刚刚有苗头,国内就有企业跟上了,在这方面,我们无论下大大的力量,都不过分,你瞄准谁,在创新方面,我个人认为就瞄准美国,瞄准美国,方向不会错,你看看那些历史上,我们看到的创新是怎么走过来的。这些新的治疗技术对我们提出新的需求也有很多,比如细胞免疫治疗等等,都是在实验过程中,很可能迅速突破,因为国外已有突破。

  3、大健康,40号文件说了5个方面,其实不止这50个方面,人民群众由生到死的所有需求,对于我们能做的都要做,这是大健康应该要做的事情。

  4、互联网+我们研究的比较少,旁边的会场还在开会,很多人还在站着听。流通行业有了突破性的探索,今天也有企业在介绍这方面的情况,比如用大数据的办法在海量人群中筛选你的定向市场目标,你说奇怪吗?他花很少的宣传费比一个花很多宣传费的人宣传得更有效,它是怎么来的呢?是在所有人群中筛选我这个药只对12岁以下的儿童是比较实用的,他特别要从有12岁的人群中找,我听了傅钢(谐音)同志的报告,讲的非常好。在医药制造业,互联网+加什么,现在我们还没有课题,尽管上午说了,可能清华大学做了细胞的3D打印,成都做了具有生物活性血管的3D打印技术,将来也可能发展为人的脏器3D打印技术,这都在发展过程中,大家要关注一下。我觉得国际化、生物技术、大健康、互联网+这四项很可能成为我们下一个五年或者下一个十年发展的重点,也是最需要转型升级的4个方面。

  四项新政策,刚才杨处说了审评审批政策,我们认为这是药监局成立以后写得最好的一个文件,最具改革精神的文件,这个文件好在什么地方,它把过去整个行业大家呼声最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基本上都囊括在里面,都有了一定的解决办法,尽管有些办法还不是一步到位的,但是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这很重要。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关自加压力,这是很不容易的,一般政府机关希望给管理人加压力,不希望给自己加压力,药监局给自己定了两个实现,我觉得很紧张,压力很大,没有非一般的努力,是不能做出的。这里面有很多条,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不重复。我觉得很好的就是数据共享,允许新要多中心临床及数据共享申报,对我们站在世界关键技术的前沿是一个落实措施,我记得前几年有一个神经生长因子在研究,药监局说你等一等,国外还没有批,你急什么,我们现在可以不等,可以和他们一起联合起来做,这都可以,实际上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药品互联网交易,我觉得思想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大一点,非常适合这项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这项政策在前期总局领导的调研中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讨论,数十次会议过去了,趋于成熟,对于安全风险的管控是非常重要的,要把它降到最低,这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不等于不能做,人家能做的,我们一定能做,只是我们要加强一下风险管控,但不是因为没有风险我们才出台,任何政策都是有风险的。美国的监管如此健全,美国照常有,不代表我们政策本身有什么毛病,这个政策如果出台,它可能对流通模式有颠覆,它对降费增效的推动无与伦比。互联网的优势在我们产业中体现,那将非常明显。现在我们的行业流通毛利率是7点几,费用利率是5,大约有一点几的利润,将来很可能这个5要大大下降,没有这么大的费用率,因为传统管理和互联网网上销售的管理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效率和成本的差异,所以我是热切盼望早日出台。杨处,你回去给我们反映反映,我们也见不到领导,热切盼望,早日出台。

  药品价格改革,是医改以来最重大的成绩,看过一个领导的讲话,他说有多少成绩,其实我都没感觉。我感觉的成绩只有两条:第一是没有医疗保障的所有农民用政府的钱保起来了,这是最大的成绩。第二是药品价格放开,药品价格放开非同小可,这是有法律授权的行政管理,非常之明确,政府在新兴形势下主动把它放开,这个力度如果没有相当大、相当高度的改革思想是做不出来的,所以我们对这项改革寄予特大的希望,在这个改革的带动下,其他价格都应该向发改委的价格改革学习,那么后来关于医保支付就可能有一个学还是不学的问题。

  价格改革过程中有经验和有教训,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代价大家都知道了,这种代价特别不希望重演。把政府规定的一些不清晰的条件作为行政管理的标准,通俗一点说,就是自由裁量的标准太大,这是不行的,许多写文件的同志都喜欢写上几条,我们的问题是你凭什么,是凭身高、凭体重,长得是否漂亮,拿出一个法定的标准,如果你凭质量,你就没有权利,要找药监局来说,你凭什么得说出一个理由来,按不同企业按商品名还是按通用名,一定要给一个理由,是按价格、服务、信誉?我们说都不能作为理由,质量、价格、服务、信誉四大要素均为市场要素,必须交给市场,市场会找到质优价廉的药品,绝对比你招标采购要更好。大家看山东审批厅的报告对山东省药品招标做了一个审计,审计的结果山东省的老百姓在医保招标中多花了7个亿。这个医保支付是征求意见,它还说可以引入同品种不同规格剂型差比价、其他地区价格参考、同类药品价格比较,药物经济学评价等因素和办法,对支付标准进行修正,能够把一个很复杂的事用很简单的政策规定下来,这是非常好的政策,把一个很简单的事做得无比复杂,像招标采购一样,多少道门槛,多少人过手,最后是非常糟糕,如果有众多标准,哪个能成立呢?比如头孢菌素从1代到4代,有将近30年的历程,这个历程中的技术进步出现了1代、2代、3代、4代头孢,它都是头孢,能比吗?你用头孢4号的价格和头孢替尼相比能比吗?这样支付科学吗?我觉得有问题,药品经济学是一个很好的理论,但是现在没有形成规则,大家学。政府的工作是要先立规则后办事,你不能听到一个学说,你就要用药品经济学规则,我们就要问,谁来评,按什么评,评的单位有没有资格认证,谁来认证,都没有的情况下,暂时别用,先把规则搞清楚,在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上,确实有一些不同的建议。最后以出台的红头文件为准,怎么出,怎么办,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没出以前,我们提出几个比较客观的建议:

  1、你的参考标准是什么,不用满世界去找,其实我们有现成的大数据就在眼前,这个数据已经发生了,而且记录在岸,2009到2015年6年5年来全国31个省、区、市的药品中标中位价作为医保支付标准,这是重要的参考,过去6年已经发生了,中间有合理的,有高的,有低的,有不太合理的,怎么办呢?取中位,尽量减少误差,所以中位原则,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原则。

  2、同名同付,同一通用名,一定要一个支付标准,你承不承认有不同的质量呢?承认,不同的质量、不同的价格,不同的服务,不同的信誉交给市场化,买药的人比谁都懂,他为什么要卖这么贵?为什么13.5元100毫升的阿司匹林常用片和1.5元100毫克的阿司匹林常用片在同一个市场中,13.5元的卖得最多,说明什么?说明市场明白谁的质量、价格最相当,就采购谁的,是非常清楚的,不是说贵的就不能卖,但是政府要保证什么呢?政府价格计已经放开了,还想用支付来指导价格,你那不是做梦吗?你没有这个责任。你的责任就是说你收了多少钱,要花多少钱,略有节约,你不能超了,超了不行,所以任何制定只要符合略有节约的原则都是合理的,当然你要有一个参考,所以在这方面,买卖价格高和低,放开了,你别管,他爱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他爱买多少钱就买多少钱,我就支付这个钱,你卖13.5元和你卖1.5元都可以到医院中标去卖,我的支付标准比如是7-8块都可以,我想买13.5元的,你自己负担一点,买1.5元的,医院结余一点,也激励医院用低价药的积极性,降低药价谁有积极性,不如用户有积极性,哪个政府有积极性都代替不了用户的积极性,所以医院降低要价是最有效的,事实证明以前强制性的东西其实都是无效的,所以同名同付的原则和中位的原则建议有关部门参考。今天好像没有社保的同志来,下午会有人来,这些东西都已经通过全国人大送上去了。

  小结一下,李总理说成绩来得不易,困难不可低估,这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结。坚定信心、克难攻坚,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升级,谢谢大家!

  各位,今天上午的论坛到此结束,下午的论坛时间是2点钟正式开始,希望大家准时到会场,下午还有精彩的报告,谢谢大家!

  各位嘉宾、各位参会代表,下午的会议现在开始!由于厦门能够满足协会办这么大规模会议的酒店太有限了,因三个会同步召开,一千多人,无论是吃的、住的,还是会议场地,在厦门很难找,所以找到这个地方,今天中午吃饭有的人可能跑了很远,大家都谅解!人太多,明天又加了一个营销论坛,可能人更多。希望大家谅解!今天下午两个板块,一个是医保政策,一个是生物医药,医保政策有主题演讲,还有圆桌对话,生物医药这块有三个主题演讲,今天下午会议的主持人是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先生,大家欢迎!

  各位下午好!今天下午的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五点之前我们会安排4位演讲嘉宾做4个我认为非常有水平的报告,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知识、信息以及思考,这4位嘉宾分别从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生物技术发展、医药创新以及互联网和大数据四个不同的角度介绍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以及下一步制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方面应当考虑的问题。首先,我想说一下,因为原来我们请了人社部的原司长姚宏司长做报告,但他因病没能来,所以我们请了社科院的朱恒鹏教授,大家都知道医药产业是一个受政策影响非常大的产业,2015年正是政策大爆炸的年份,从注册监管,定价、集采、医保支付到用药政策等等,大家都关注到辅助用药、医疗机构控费,都在进行特别大的、根本性的调整,在政策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寻找出路,是每个企业思考的问题,首先有请朱恒鹏教授给我们做主题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医保改革与医药产业转型,欢迎!

  我一直觉得大会应该加上另外一项规定,不要摆花,作为中国人,我面前摆着一束花,感觉特别不好,原来安排姚宏司长给大家做医保改革,姚司长因为有事不能来,所以替我给他讲医保,我想大家可能还有点失望,很多人想听听姚司长来讲讲医保改革的政策动向,我比较有信心的是,大家可能听了以后不失望,我可能比姚司长讲的还好。为什么这么狂,大家都知道我是研究医改政策的,大家听多了领导来给大家解读政策,当然也听过专家,我的同行们给大家来解读政策,我一直认为很多政策解读一直限于这样一个层面,就会告诉大家应该干嘛,或者很多领导会想这个产业应该是怎样的,所以告诉大家应该做什么。我们去看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是这样,前段时间发改委刚刚出了一个关于新消费的文件也是如此,我个人研究医改的第十个年头,与我的专业有关,我们觉得要想理清政策的意图和能否实现,关键要知道两个问题,先要知道现状是什么,然后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才知道应该怎么办,然后我们就知道有些政策是落不了地的,有些政策可能落地。制定政策者或者参与政策研讨的专家总是带着一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思维,治国通天下,或者我称之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思维,应该怎么样,我要你怎么样。所以大家看我们的政策文本,“培育、加强、完善”这样的词是经常见到的,大标题就是这样,小标题也是这样,但它从来不告诉你主语是谁,谁培育、谁加强、谁完善、谁提高。所以我想解读政策离不开我们要先摸清现状,这样才知道如何去做。

  今天既然是替姚司长来讲,当然还是得以医保为主题,在讲医保的过程中我会拓展到医改,乃至我个人对产业转型的判断,我想大家也听过医保部门的领导、专家在给大家解读医保付费方式,但我想其实我们应该理清PPT上的这几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医保支付方式?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针对医疗机构、针对医生、针对医药、耗材等等这些,我们用于治病救人的公方,确定一个支付标准,其实就是价格,支付的方式。

  第二是很多人,我相信在座的嘉宾90%都是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去问医院院长、官员,更是一个讲法,现在很多扭曲现象是因为医疗价格定的太低了,很多人,特别是医生和院长强烈呼吁你把医疗价格涨上来嘛,我们就不用收红包了,就不拿回扣了,其实这个事情领导知道,1997年党中央《关于发展医疗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就有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力争在2-3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在座的李司长应该有印象,但是1997年到现在18年过去了还没有理顺,为什么?为什么要以医养医,是因为医疗服务价格太低,这是浅层次的原因,但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我等下会讲,我先告诉大家一个结论,然后再往下分析,四五个月前发改委召开了一次关于价格改革的讨论,大家都知道前不久国务院出了关于6个领域改革的意见,其中包括医疗领域,当时我作为专家也去了,对那个文件让我们提出意见,当时是意见稿子,我说这么多年发改委在价格改革方面下了很多方面,20年来一直在做这个事情,但是发改委、国务院一直在没有做一个事情,导致理不顺,那就是先把资源配置方式改了,如果不这样,价格是不能改的,定价机制是不能改的,如果中石油、中石化垄断市场格局不改,放开成品油定价,结果会造成怎么样?价格暴涨。如果不打破公立医院的行政垄断,不打破公立医院利用事业编制这种体制,把好大夫放在他们医院的依据,一旦放开,将会怎么样?都是暴涨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政府规定厦门市只有我一个人可以卖豆腐,我可以把豆腐价格抬到多高,垄断导致高价,这是很简单的尝试,所以不改变资源配置方式是不能改变定价方式的。在先行资源配置方式下,现在的定价就是正常的。我替政府说一句话,你的设备让我财政掏钱买,土地免费给,你的医生我还发着基本工资,你的医生退休了,还要给你发养老基金,凭什么不让政府定价,一个美国医生考区职业执照身上背着30-60万的贷款,这个时候医疗服务可以定价,成本是他们自己担着的,当然要赚回来,你的养老金才能发,而且政府规定,方圆多少里只能你开医院,别人不能开,这个时候还不能让政府定价,这个世界上哪有这种好事。特别是最后一条,行政垄断,很多人讲政府没有给我多少钱,我刚才说了,只有政府让我在厦门独家卖豆腐,我一分钱财政补贴不要,我还成了我的利润上交一半。要想理顺价格,所以先要理顺资源配置方式,医疗行业最核心的就是医生,其他行业可能靠大楼、靠设备,但是医疗这个行业靠人。

  一栋协和医院可以倒塌,但是只要有协和医生团队只要在我手里,哪怕是在大街上摆摊,我一样可以高价,资源配置方式不改,定价制度不可能改,尽管医院的收入60%来自于医保,所以我刚才为什么很自信地讲,我来比姚司长讲得好,他会告诉你我们怎么改,但是他不愿意说他的同事们,他的同行们,他的小伙伴们不配合。逻辑是先要放开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才能形成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然后医保付费才会有用。

  我讲一下价格改革,大家也看到发改委起草的,国务院颁布的6个领域的价格改革方案,关于医疗领域用了16个字,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发改委每次出文件都征求我的意见,但每次征求我的意见我就很纠结,我说如果让我提意见,我想推倒重写,如果让我提意见,我发现没有什么改进的地方。这16个字,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认为非常对,有什么错误呢?这是我们最大的领导,到部委领导、司局领导到普通老百姓都觉得就是如此。但这16个字不对,没用,什么叫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我告诉大家,取消15%的药费加成,假设北京市所有的医院都取消15%的药品加成,医院的药品利润假设损失了200亿,我们给它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把200亿补回来,但是提价的部分不超过200亿,使得总体的医疗费用不上涨,甚至略有下降,浙江的政府官员做得显得比北京还漂亮,他说我提价只弥补了80%的要价利润损失,剩下的10%财政补,剩下的10%通过内部挖潜消化,也就是说取消药品加成导致医院损失200亿,我涨价涨160亿,财政再给你20亿,剩下的20亿你自己挖潜改造,也就是对老百姓来说,去年可能是1千亿,今年药品去了200亿,医疗服务价格涨了160亿,所以今年的医疗费用只有960亿了,老百姓和医保的负担下降了,这样听起来好像很好听,大家觉得非常正确,这样的改革方案很好,北京当年对这个方案的解释叫群众负担不增加,医保支付可持续,财政投入可持续,医院医生收入不下降,这么好的改革,但这个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去年有15%的药品加成,卖了500亿的药,赚了200亿,今年药品没有加成,去年一个挂号费5块钱,一年一千万人次看门诊,就是五千万的门诊收入,如果实现总量控制,按照去年药品的销售量再乘上前三年的平均增长数字,如果不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能赚多少钱,赚200亿,我把200亿砍了,再根据去年医院的门诊人次,再乘上前三年的平均增长率,今年门诊人次达到了1100万,由5块钱涨到105的挂号费,这样一算,挂号收入就涨了10个多亿,当然住院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一算,有升有降加在一起,医疗服务收入增加160亿,简单来讲,以以前的数量作为权重算调整费用以后带来的变化,但是在座的大家都清楚,比价关系一变化,数量关系就变化,这能理解吧。

  去年一个普通门诊5块钱,一个专家号14,老头老太太排队来看糖尿病、高血压,老头很慷慨,老头子不用节约,不就多9块钱吗?挂专家,老太太一想,9块钱嘛,猪肉还买不到半斤,就看专家,去年门诊次数1千万,其中有500万普通,500专家,今年挂号费普通涨到42,专家的涨到100,这个时候老头老太太还愿不愿意挂专家?不一定了,也许今年就只有1千万,这1千万中普通号是800万,专家号只有200万了,比价关系一改变,原先的数量全没用,根据原先算的总量不变,完全是糊弄人的。这是第一。

  第二,即便政府吹牛地说这次价格调整以后,总体的费用一群专家算了三个月,不但不下降,还增加了20亿,没有一个北京人会关心去年医疗费用是多少,今年是多少,这与我有什么关系,还不如看一下巴黎恐怖事件有兴趣,但老百姓关心的是我自己去看病费用有没有变化,老百姓只关心自己,于是我去看儿科,假设去年儿科一次花400,一去一路花了800,政府说不是骗人吗?医疗费用翻了一番,大家说是不是这样?每个老百姓只关心自己的帐单,总量控制还不行,还得每个病种都控制住,大家想一想有没有这样一个政府部门不但让整体费用不上涨,每个病种的费用也不上涨,每个老百姓的费用也不上涨,有这样的专家吗?有这样的政府吗?没有。况且我们这次调价格是理顺不合理的比价关系,有些医疗费用就是应该上升的,比如儿科就是应该上升,儿科费用再不上升,谁敢当儿科大夫,儿科是要提价的,基准是要提价的,那怎么办?重庆的方式失败,卫计委说重庆的方式是对的,但问题出在哪?医保不部门,医保长期是人事部的底子,不太会公关,特别是不太会社会公关,特别不会发言,我给他们说一句话,医保没法配合,我告诉大家为什么没法配合?第一,价格一改,医保就跟着要换系统,这是技术性的问题,但细节决定成败,医保换系统,在座的如果干过计算机系统,这是需要时间的,系统调试期间会出乱子,医保能够和老百姓讲系统调试期间请不要生病,我调试好了再生病?这不可能,调试期间成了新旧系统共同用,两个老百姓得了同样的病,一个老百姓阑尾炎花了8千,另外一个老百姓阑尾炎花了1万6,那个花了1万6的老百姓就暴怒,黑心的医院,谁能在调试系统的过程中不出乱子呢?第二,费用有升有降,医疗费用上升的,提高报销比例,保证老百姓的自费负担不上升。医疗费用下降的,降低报销比例,保证老百姓的自费负担不上升。如果老百姓的支付比例还要按病种,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支付比例,你们到医保局当当处长,立刻就骂娘,现行的报销方法一定会让大家很烦,按每个病种不同的报销比例,怎么可能?说到这里,很简单,大家想一想,医保怎么配合你?说实话,全民医保体制下本来医保价格和市场谈,结果你要我配合,我没法配合。

  第三,这个信息很关键,我当时看了重庆血液透析费用价格调整以后,我当时待了,公立医院垄断能把血液费用的程度提到这么高,现在在网上能查到,当时发改委的医保办到长春调研,他们的血液透析的费用不到重庆的2/3。

  医改:深水区在哪里,我也是研究政策的,但18年来都是这些内容,没有变过,只是起草的处长换了好几趟,大家看看是不是这8项,第5和第8项是新的,特别是第1-第3项,从1997年到现在一直有。刚才于会长表达了对这个政策的期待,对于政策,我的评价简短的一句话就是一句话,政策文本写得挺漂亮,关键看落实。这十多年来有几个政策文本真的落到实处了?为什么不行?几个原因:第一,有些改革目标就是错的。

  第二,有些改革目标是对的,但手段不对,把目标作为手段,比如说通过降药费养医是不对的,医药分开,这是结果,废掉以药养医,这是对的。

  第三,这些政策涉及到11个部门,如果这些政策再没有效,再动用到公安部,就涉及到12个部门,多部门的协调问题,我们只能看戏。这些年参与政策研讨,由最终一个年轻人的兴奋走到今天已经再也没有兴奋了,见多了的就是吵架,初稿往往相当漂亮,经常会有些让大家惊喜的地方,我经常庸俗低讲初稿有点像日本的动作片,但是一旦公布的终搞基本上就是中央台的主旋律,所有的亮点最后都给删了,留下的往往相互冲突。

  药价是大家体会最深的,1997年开始重新管制要价,2000年开始试点招标,2003年开始正式全国推,监察部也介入招标,2006年一个政策,禁止超过15%,2009年全国招标,大家可能比我还熟,但是你会发现每次出政策以后,药费涨的会更猛,而且监察部管的越严,商业贿赂越严重。1997年的商业贿赂放到今天都不好意思叫商业贿赂。

  回到替姚老师讲课的任务——医保,也不能展开讲,但是大家注意,全民医保体制下有一个特征,公方要是竞争的,医保通过支付方式以及定点机构的选择,定点这个词也不对,这是政府思路的体现,我定你的点,这个词在代表叫特约,按大陆的述语应该是签约,我是买方,你是卖方,我愿意买你的,大家签订协议。医保引导医疗资源配置和医患双方诊疗及健康行为,医保支付体系,打包付费为主体的符型医保付费机制,医疗机构作为一方,医生作为一方,医生和医院不是一体的,医药企业作为一方,出代表,当然一般都是行业协会做代表,这些人坐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引入另外两方,一个是政府部门作为专委会主席,是来监督的,看你们双方是不是按规矩来。还有一方是我这样的人,叫专家发挥专家的作用来评估评估,最后这些人坐在一起谈成的价格,卖药的希望药价高,医生希望医疗服务收费高,但就这么多钱,他只能干这么多事,大家都让让步,最后谈成的价格报给政府,政府一审查,发现程序完全合法,政府公布这个价格,注意不是政府定价,政府是作为最后的单位来向老百姓宣布这些人坐下来的价格,是他们谈的,我的作用是看他们谈的程序是否合规合法,没有搞桌子底下的小动作,这个动作我觉得是合理的,我就公布,价格出了问题,你们告诉我,因为我给他们背书了,我认为他们谈的合理。你们会这样的谈判何年马月才能达成,对,所以你们不用担心价格谈判问题了。

  这个谈判还要到什么程度,药企既不怕政府官员,也不怕医保经办者,医院、医生谁都不怕,大家都是平等的,就像大家到菜市场去买菜,卖菜的不低你半格,你也不低卖菜的半格,这里面有一个我跟你吵架了,你也不敢逮时报复我,你们什么时候见到官员能把腰直起来,你们说你做梦吧,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这样的社会,有没有呢?我建议你去干一个电视连续剧,叫《波士顿律师》,那上面的律师动不动就训法官,我当时就想律师训法官,你找死,如果了解我们国家司法体制的,你想想是不是这样。律师一上庭,直接上这个法官不行,他和什么有关系,我要求换,这个社会是有的。德国就是这么谈的,日本就是这么谈的,台湾也是这么谈的,当然我相信我们也会实现。

  大家看到姚老师讲的时候期待的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来有什么方式,所有的其他付费方式都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呢?复杂的付费方式,比如DRGs付费,这个事情玩不了,为什么玩不了,人社部门干的极不专业,有大量的退伍军人到了我们社保部门,他们搞枪可以,但玩这个不可以,甚至他不一定能标准地念出DRGs来,而DRGs实施的前提要有规范的诊疗路径,这个事情现卫计委一直没干,你说治病没有标准路径,怎么按标准路径付费。1997年到现在卫生部的正业是什么,医疗质量安全,这个事情他一直不干,他抢夺药品的控制权,本身是药监局和人社的事,第二是抢夺医保的经办局,你自己的活不好好干,去干其他的,我也能理解,诊疗路径这个事情技术含量很高,很累人,好象也没有多大权力。所以大家明白了吗?你会看到政策文本上都会讲医保支付改革,我们将会探索各种模式,这是写给大家看的,写不出这么专业的术语来显得不专业,写出来也没用,因为不管是北京、湛江等等,很多地区都试点过各种医保付费方式,怎么样咱先别讲,这是一个卫生系统的专家总结的,不是我总结的(见PPT)。最终发现没用。

  为什么会没用?我先简单地和大家讲医保支付改革的一个基本逻辑,它的逻辑是按项目付费,多看一个病,多做一个检查,医生多拿一分钱,所以医生倾向于多做检查,但这部分钱落在医生口袋里,打包付费的方式是,你开的药越多,做的检查越多,一次做7次CT,阑尾炎由原来的三千块钱到了一万多块钱,医保的钱不够花了,医保就说不行,改成打包付费,一个阑尾炎就给你一万八,我不管你花多少钱,你花两万八,那一万你自己掏,你自己担了,你花八千,剩下的全给你,它的逻辑是剩下的全部给你,医生一看剩下的给我,好了,原先是一做一万八,现在患者高高兴兴的走了,实际只花了八千,剩下的一万落医生口袋里了,医生很高兴,原先开一盒100块钱,他才拿20-25块钱的回扣,现在少开一盒药,省了100块钱,这100块钱全给自己了,所以打包付费,医院会节约,医生会节约,但在现在的体制下不可能的,我快速告诉大家为什么不可能。第一,一旦出现的结余就有地方的医保局赖皮,我不讲哪个医保局,说给你定的标准是一万八,结果你只花了八千,我就给你八千,医院和医生说,你耍赖,我不想耍赖,但是当时我和你定的时候,不太懂法,我回去查了查法,有相关法律规定,医保资金只能用于治病,不能用于其它,你治病只花了八千,我当然给你八千。大家想医院和医生怎么想,今年上当了,明年干到两万八吧。第二,另外一个地区今年是一万,医保局去年说了按一万八给你,你结余了一万块钱给你了,但是我告诉你,去年标准定高了,明年给你改成八千。我说的都是真实案例。第三,一万块钱给了医院,也没有说明年改标准,院长很高兴,和医生讲,你少开了一盒药,节约了100块钱,我也知道你少拿了25块钱的回扣,我给你30块钱的奖金,医生说好,结果刚要分,人社局的人事局过来了,说那个钱不能花,事业单位有明确规定,结余留做事业发展基金,分配比例不能超过35%,院长和医生一想结余了的部分不给,给了也不让分,我干嘛结余。第四,大家关心医药,动不动讲国际经验,大家不了解而已,或者了解了没想到,国际上门诊药占用药85%,甚至更高,国际上药85%是在药店卖的,医保对药店的支付方式和对药的支付方式,和医院是没关系的,医院用药没有集中招标,医保也不定支付价,医院的用药只能只能按照诊疗路径给你算,药算在成本里面,但是在美国住院药物中药店的只有5%,药店的才来了所谓的医保支付价标准等等什么标准,那些药都是在药店卖的,咱们国家在医院卖,讲什么国际经验,没用的。

  咱们三甲医院现在很横,这是厦门的数据,三级医院怎么和它谈判。以三明为例,以后医保没钱了,开始改革了,以后医疗腐败,但是都很熟了,看看医院怎么套取资金的,大家都是内行,为了多套取住院费用,把感冒做成住院,这叫挂床,年底了看看自己只有1千个住院的,直接写成1500,这个就是完全赤裸裸的套取医保资金了。

  以药养医大家也很明白,所以三明痛下决心进行医改,药品二次议价大家都知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结果如何呢?有人给三明宣传,三明自己宣传,我们的军事费用下降了,但是三明的住院率上升了,什么意思?你要求我军事费用必须下降,我住院人次可以增加,你说老百姓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原先感冒不住院,现在感冒半天住院,平均住院率是不是下降?但按照住院治感冒,老百姓的负担就上升。三明医保并无成效,看看三甲医院怎么应对,你不是让我降低药价比,看起来三明的成效下达,47%的药价比一年降到了28%,牛,但是你看看它的三甲医院能看到,我告诉你是怎么干的,取消15%的药品加成,药价比就由40%降到百分之三十四五,然后把把所有的中成药和中药全部砍掉,又去了16%,药价比就降到了30%以下,在座的没有卖中成药的,你们不是住院临床必需药,大家都是内行,不要骗人,一旦逼急了,他用这个来降药价比,迅速就完成了。三甲医院很清楚,住院药物根本不需要中药和中成药,我问过两大中医院的院长,我说中药、中成药在住院药物上有没有疗效,这两个院长都肯定地告诉我,中药对住院没什么用处,但大家看,它的后台迅速地增加,它的检查也能力增加,其他收入由原先不到的0.3%到了12.25%。三明医改没有成果,它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不改变公立垄断体制是不可能成功的,三明医改是公费医疗体制最后的回光返照。一个强势的领导,最后还是被医院玩了。

  但情况发生变化,三甲医院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在座的很多药企,你们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2003-2013年,政府办的医院年收入增速超过23%,带动你们也高速增长,它使人民群众收入急剧提高,医保急剧增加,加上消费转型的结果,住院率由2003年的不到4%,做到现在的将近16%,全国离退休职工住院率50%,每2个退休职工就有1个人在住院,这是过去十年整个医疗行业暴涨的原因,那是由收入、财政、医保支撑的,但是这个游戏结束了,经济增速下滑,医保即将穿底,大家都很辛苦,没有医保支撑,怎么来增长。成都未来要新增三甲医院六千多张病床,我和成都的官员讲,你们现在住院率已经28%,再增加6千装病床,要住院率做到40%,你能让我相信街上10个人中有4个人在住院吗?我在厦门去调研,三甲医院市场份额那么大了,他们未来五年还想建3-5家大型医院,我们的市长就这个思路,一方面我们要有一个高等级的大医院,显得我们有水平,大医院的投资能拉动GDP,所以三甲医院在扩张,财政养不起医生,降药价比,降药费时,大家都知道,医保肯定要控制,医保一旦赤字,财政就会危机,地方财政没钱了,大家都清楚,不但没钱,还欠着30多万亿的债,中央不得不靠发债给当地还债,所以医保控费是硬任务,前面的付费方式改革都没有用,最终只有一点就是总额控制,什么意思?我今年就是30亿,三甲医院一个医院10个亿,你也不要DRGs,也不要什么病种,那些都是糊弄别人的,就这么多钱,市长、医保局长、卫生局长、公立医院的院长放在一起,市长讲医保资金就是30亿不准超,财政没钱,谁超了,我撤谁,医生上街了,我撤谁。不能让患者自费负担增加,患者上街了,我撤谁。公立医院不但收入增速下滑,公立医院今年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现在开始交五险一金了,大家知道现在公立医院原来不交无险一金,现在给医生交,交多少,40%的养老,9%的医疗,三个小险我不讲,光公积金就24%,公立医院人均成本占了它支出的30%多左右,再加上70%多的公立医院的院长,日子很难过。人社部早在两年前就告诉大家了,我就玩总额控制,因为我发现除了这招其他招都玩不过你。

  到现在患者越来越挑剔。大家说没救了,要没救我就不站在这里了,有救的,看北京的数据,北京医保控费住院率只有7%,北京有一个趋势,医保资金开始向门诊流,让人绝望的时候,门诊也88%去到医院,让人感到希望的是门诊医保支出只占了65%。这是厦门,尽管医院占了90%的市场份额,但医保之中门诊开始占大楼,慢病管理抢门诊是可以的。

  再推销一下这本书,这本书真的好,而且真是我翻译的,可以跟大家打包票。这个专家就讲了医疗服务方式要改,综合医院这种模式是落伍的,只有那种疑难杂症,危机重症需要在医院,诊疗比较明确的,完全可以放到诊所去,慢病管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第二种和第三种将是社会资本最容易介入的。

  朱老师你讲这些,讲什么医药产业转型?医院靠门诊卖药活着,大家都没有争议,医院是绝不会让门诊药房剥离的,尽管今年分级诊疗,说三甲医院剥离门诊,这是落不了地的,这是落不了地的,为什么?门诊的药品收入构成医院重要的收入,三甲医院的门诊输入大约占其总收入到45-50%,药品利润还很高,并且门诊是住院的前沿哨所,只有足够多的门诊才有足够多的住院,所以啊长绝对不会让门诊药房出去的,医生也清楚,医生拿回扣主要靠门诊药,所以医生开500块钱的门诊药,拿100块钱的回扣,他依赖的是在本院拿药,你们的医药代表去统方,然后给他算回扣,医生也不会让处方外流,为了配合医院,医生不让处方外流,医药企业还做了一个贡献,就是卖给医院的药,不卖给药店,做临床不做市场,防止患者拿着处方到药店去买,马云同志不太熟悉这点,他想抢处方结果没抢到。但是他抢不到,你们能抢到? 为什么?上午于会长讲了,希望尽快放开处方药网上销售,我完全认同于会长的意见,处方药在网上卖没有任何风险,有人说怎么会没有风险呢?我说没有风险的意思是实体药店写比网上卖风险没有增加,药店卖、医院卖也不安全,网上卖更安全,网上是留痕迹的,除非政府不愿意管,政府要管,你是跑不了的,你输入一个关健词给我试试。网上卖药是没有问题的,赶紧放开。同时现在又有一个政策,放开医生网上诊断处方,电子处方上传互联网。智慧医保:医保向网上诊断医生支付诊疗费,你不是要分级诊疗吗?医保配合分级诊疗,医生网上诊断,支付120块钱的诊断费,是否开药都给诊断费,开药必须放到网上我才给诊断费,目的是医生在本院开药,在本院卖,拿100块钱的回扣,如果你在网上卖药,把处方释放出来,姚宏给你120,医生会立刻让处方外流,干干净净的120,比偷偷摸摸的100好,对姚司长有什么好处,医院要500块钱,药店要300块钱,医保是节约的,医生是否开药都是120,医生就不过渡卖药了,更节约,但姚司说,你别骗我,我真要这么支付,医生在网上刷单,一天之内开出1800多张方子怎么办?我说我知道,我也只是呼吁一下罢了。但大家注意这是一个思路,如果有人在网上给医生支付处方费、支付诊疗费,谁可以做,姚司可以做,他不敢做,谁可以做?马云可以做,马云可能想,朱恒鹏你是傻瓜,我给医生120,我有什么好处?我给他出的主意是这样的,你和医药企业合作一下,医药企业现在给医生100块钱的回扣,为了给回扣,他养了200万医药代表,平均一个人也得拿100块钱,现在处方放在网上,马云先生来统方,剩下的医药代表的钱药企一半,你一半,马云一看这样好算,有人可能准备打我了,别着急,我不砸人饭碗,马云这种干法还是违法的,马云多聪明,干不干违法的事情?马云可以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利用政府关系拿一个商业健康险牌照,只要能卖商业健康险,支付医生处方费合情合法,如果马云拿不到商业保险牌照,据我所知,他拿下了,如果他拿不下,他可以去找平安、泰康合作,商业保险公司来支付。所以在座的有医药商企业,吃饭的时候我听到,200万医药代表,中国的医药代表肯定是最多的,多少我不知道,朱老师不砸饭碗,你们别当医药代表了,留下1/10就够了,英国的医药代表和医生比例是34:1,日本高峰的时候是4.3:1,咱们现在几乎是1:1,干嘛?你们去干互联网医疗,你们去看民营医院、干诊所,朱老师,我们不会,你们会,你们不就是赤脚医生吗?互联网医疗也是赤脚医生,诊所也是赤脚医生,你们不是和府部门、商务部门、和医保部门、卫生部门打交道吗?明明医院都和这些部门打交道,都是你会干的事,哪有不会干的事?

  有人说朱老师你给我讲讲供给侧改革,其实我不愿意讲,什么叫供给侧改革,今天上午有人讲了,产能过剩要去产生,但是又是结构性过剩,供给侧的核心不是减税,是放开市场,放开要素流动,关键是大大减少政府干预。这张图片是我特意找的,当年的里根执政,我就是希望找到小平同志和里根在一起的照片,我本来想找他和撒切尔夫人见面的照片,结果我发现他们三个人没有同时见过面,这是世界80年代三大改革家,里根的话是在这场危机中,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政府恰恰是问题所在,这是供给学派的要点。是老百姓告诉政府怎么做,而不是政府告诉老百姓怎么做。

  咱们现在有大量的人才是错配的,要建创新型社会,很多人去干医药代表,我对医药代表这个职业没有偏见,但是对于公司的有些做法确实有不太好的看法,我想大家理解。

  借用一个美国肥皂剧的一句话,我不是认为你这个活没干好,而是我认为你干的这个活就不值,那些医院写那些论文,为了评职称,论文写的再好也不值,你当医药代表当的再兢兢业业,如果干的是那些恐慌和动权的事,也不值。

  这个PPT是我上午专门针对吴司长的,没想到他下午不在。制造业立国没错!没有发达的制造业,不可能有现代的服务业,不完全对,制造业立国的前提是创新立国,没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不可能有发达的制造业。30%是创新,30%是营销,美国发达的制造业实质是发达的现代服务业,这个社会要创新立国,必须建立知识生产消费共同体,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特征就是这里,大家对创新的理解,很多专家包括很多大牌教授,包括我很尊重的许小年教授,认为创新是小众的事,这个说法错了,乔布斯搞苹果是大创新,搞大飞机是大创新,可是我把土豆烧牛肉改成牛肉烧土豆,大家吃得很好吃,这也叫创新。

  最后给大家煽煽风点点火,我忽然发现在这个时候你们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现在政府叫我们不要以药养医了,我们面临着很大的紧缩,现在很多医药企业想的是托管药房,兄弟,野心大一点,我干嘛要托管药房,我直接拿下医院,办医,医药行业有资金,大家说我没资金,没资金,就是医药行业的大会多,办会的钱哪来的,其他行业没有这么多的大会,让我很忙!我刚才讲了,200万医药代表都是办医院、办诊所,办互联网医疗难得的人才,你们有搞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搞政府关系的,有搞市场营销的,搞民营医院和这个逻辑是一样的,没有多大难度,像赤脚医生一样伺候患者,医患关系立刻就改善。还有一点,领导劝医生多点执业,他不听,我劝医生多点执业,他不听,你劝医生多点执业,他会认真考虑的,因为你和他的关系特别好!

  最后给自己做一下营销,这是我们中心的公众号,这是我个人的公众号,营销时代做大自己的品牌,个人追求名声,个人声誉是这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一个人要脸决定了这个人干事不敢太胡作非为,互联网的好处是过去20年才能建立的名声,现在两三年就能建立,互联网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过去20年建的名声,你干两三年坏事,别人一下也不知道,所以砸名声也不容易,互联网的特征是建名声容易,毁名声也容易,所以一个要脸的人要好好干事,建名声,要谨慎地做事,维护名声,当他谨慎做事的时候,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这个人就成了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孔子讲60实现一个境界,互联网时代我们到40就能实现一个境界,长期干好事习惯了,发现做好事、当好人还挺不错的,所以其实建立个人品牌很重要,我现在一点也不掩盖,我在建立个人品牌,我的目标是有朝一日,领导认为我不称职了,或者我不想干现在这份工作了,出去了,也有工作可干。谢谢大家!

  谢谢朱教授,朱教授有点超时了,但是我想问一个问题,你刚才讲的医保支付政策的问题,现在我们面临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医保支付能力,医保收入增速在放缓,而且十二五期间整个全医药产业研发投资超过1千亿,这么多的创新投入,将来医保没有支付能力,这个结构性的矛盾怎么解决?

  新药创新靠医保来支持是不可能的,基本医保只能保基本,你既要支持医药行业创新,现代行业创新,老头、老奶奶看病、儿童大病、肿瘤患者治疗都想拿医保的钱,坦率地告诉大家,医药创新要靠商保发展起来,商保才可能是医药创新的动力。

  谢谢朱教授!第二位演讲嘉宾是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未名集团的董事长,也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元老级的人物潘爱华董事长。未名集团在生物这方面的布局是全面的和系统的,下面有请潘爱华董事长。

  尊敬的于会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压力非常大,因为在这之前是著名的朱教授做报告,很精彩,在我之后是著名的王宏广教授,把我夹在中间,好在因为我是出了钱的,所以我心里稍微踏实一点,所以如果讲的不好,大家忍耐一下,大家看到我出了钱的,所以大家给我点面子。刚才朱所长讲了转业军人,对不起,我是转业军人,我今天一个人因为站在这里花了钱,也能在这里做报告。同时我也是200万医药代表之一,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一步两个脚印,实现三大梦想,如果在这里讲卖药太庸俗了,所以我用一个比较高雅的题目,但实际上是在卖药。有三部分,包括创立生物经济体系,解决中国吃饭问题,解决中国人吃药问题。

  集团从95年开始创立生物经济理论,从概念到实践,到一个体系,到今天终于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生物经济体系,包括生物经济产业、生物经济理论和生物经济模式,生物经济模式下是大产业,也就是说美国、欧盟OECD还有德国,做的生物经济的发展战略报告和计划,都是在第四个层次,也就是生物产业层次,也就是在最低层,也就是说要说我们在最顶层,美国跟我们差几层呢?假如我们是研究生水平,美国和欧洲相当小学水平,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能够超前美国20年的起跑线上。

  我们也成了世界生物经济策源地,我们在1995年提出生物经济的概念,我在今年获得201年度伯里克利国际奖,获奖的理由非常简单,我是世界生物经济理论的提倡者,把我提到很高的层次,说尤为古希腊的哲学家。什么是生物经济?我们讲的生物经济跟一般人讲的生物经济和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生物经济就是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观点和方法,用于经济学研究所产生的新的经济理论,这叫生物经济,所以你要创造生物经济理论,要读懂生物经济必须具备6个基本要素,第一你是学医学的。第二你是PHD。第三,你还要当个医生。第四,你要学经济学。第五,你还要办企业。第六,你办企业还必须办得很成功,具备这6个条件才能读懂生物经济,才能提出生物经济理论,我就不多讲了。

  第一个生物经济试验区在合肥半汤,有时间欢迎大家去看。这是我设计的,叫生命之光的大型雕塑,大家看到它像一把钥匙,也是世界第一的。它主要是三个大项目,其中有一个生物经济孵化器,一个生物经济社区,还有国际健康中心。时间关系,我为了不影响王宏广的精彩报告,我一定在我的时间内说完。

  生物经济要中国人吃饭的问题,生物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非常有幸,汪峰一直想上头条,一直上不了,但我一不小心就上了头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站16日的头版头条就是这个,表明经过党的政审是没有问题的。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三句话,第一通过发展育种新解决经济生物新技术问题,一是玉米,一是水稻,也就是这两粒种子,什么概念呢?如果在中国能够推广我们这两粒种子都是1亿亩,中国的千亿级粮食生产计划就完成,所以我们现在提出农业的发展思路是对的,储粮于地而储粮于计,千万不要被粮食安全这个严重的命题把农业拖垮了,农业现在发展走向了一个斜路,现在慢慢往回收,这次国家的会议是关于农业转型,我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引领中国农业转型,一定不要像苏联一样,我们千万不要被粮食安全这个命题,把中国的三农走上斜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实际上就是两粒种子就解决了,不要老被没有饭吃搞怕了,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就解决了,只要把土地留出来,把种子留出来就靠椅了。

  通过发展生物经济产业解决农业问题,大家知道,农业是排第一位的,解决不了农业,就解决不了农村和农民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农业的问题,但农业通过什么来解决呢?全世界无解,不是中国无解,只有通过一种产业能解决,就是生物经济产业,因今天时间关系,我就不讲什么是生物经济产业,总的一句话就是通过空气、太阳和水为原料,作为我们的生产资料来生产出我们的产品,那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人类的能源唯一来源,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我不展开谈。也就是人类原来的产品是自然形成的产品,自然界有煤、石油,我们现在必须是通过科学技术来生产产品,提供人类、地球活动的一些能源,举一个例子,我们通过玉米的产业链,从它的液体到它的玉米一直到秸秆,都可以变成产品,也就是说以后我们种玉米不是为了种玉米,是为了种秸秆,今天的秸秆大家都知道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一到季节就是烧,飞机都没法降,因为有雾霾,但通过我们的方法,可以把废物变成产品,当然这个技术是相当高的技术,这是我们有的技术,能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变成产品,变成生物塑料,能把玉米变成几十个产品,这是我们的一个技术路线图,我不展开谈。我们的李玟33有5高,其中一个是秸秆高,我的密度可以到6500株一亩地,这是全世界做不到的,它的生物量非常大,生物量大就可以变成很多产品,蛋白含量高,现在做饲料,我们可以比一般的玉米高出20%,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植物变成产品。

  中药未来也是农业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我现在在河北保定唐县试验第一个共产主义雏形,这是它的规划,也许再过三年,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大会在这里开,我敢大胆寓言,习主席会去参加,他去参加,看了我们的未名公社以后,会非常兴奋,于是未名公社会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以后最难进的户口是未名公社社员,不是北京户口,所以我现在已经定出来,能成为未名公社社员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未名集团的员工自然成为未名公社社员。第二类人未名公社本地的农民、土著自然成为未名公社的社员。第三类人是在未名公社发展和未名公社发展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士。在座的各位可能只能成为第三类人,希望大家支持我们,希望大家成为未名公社社员。

  我们通过建立生物经济社区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中国行农业必须强,中国富,农业必须富,中国美,农村必须美,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美好的农村,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未名公社。我们在14个自然村,有8千农民,太阳山脉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也许在两年以后,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地方,这是它的规划,这是由30个博士做的几千页的规划。

  关于宏观的问题,在国务院这次开的会议上,我说中国三农问题必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工业化,现在我们国家一下跨过了,到了第三步,工农一体化、城镇一体化、全民一体化,所以大家看到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这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讲一定要经过第二步,也就是说要比如城镇农村化、工人农民化等,要用15年时间来做,才能跨到一体化。

  创新引领中国农业转型,怎么转型,创建六大创新体系,建设农业高速公路,原来小农经济是弯弯曲曲的路,所以我们可以有理由相信,人类最终一定会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将率先在中国出现,未名公社将是人类理想的家园。

  最后讲讲解决中国人吃药的问题,我们解读一下科教兴国是基础,产业报国是手段,健康强国才是目的,大家一定记住,所以我们搞健康的人一定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只有健康才是我们最终目标。

  我们怎么来解决,从三部分:所谓狭义的吃药问题就是吃药,广义的吃药问题就是健康问题,我们通过药物研制,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所以未名集团正在做,以后五年以后一条药的高铁出现,让全世界震撼。在合肥半汤建筑面积100条抗体药生产线万平方米,大家知道抗体药意味着什么,中国只有几个抗体药,在2030年以前100个抗体药出来。建筑设计是我设计的,那边是抗体建筑,ATCG是基因密码,现在已经建成交付使用,非常像一条龙,这是按照故宫龙壁上的一条龙下来的。

  中国制造2025其中有一个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这里面都有(见PPT)。前面是讲制造,第二要讲创新,创新就要研发,建立世界首个新要告诉公路,打造世界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有三个数据,第一条数据,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北大未名拿到原创药20张以上,相当于美国一个国家的总和,也相当于中国几十年的总和。第二条数据也就是说我们研发时间从原来15-20年,缩短到8年。第三条数据,每个药物的成本,美国平均的20亿美金到5千美金,我们叫新药高速公路,到2025年建成。

  这是原来新药研发的状况,全世界新药引发是这条小路,我们这条新药告诉公路是三个部分,其中项目来源怎么来,我们实施三大工程,已经有新药研发完成,这块我就不展开谈了。为什么我们能做到这点,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我们的孵化器相当于上面这个,一个母鸡还带着一个头巾,把自己装饰一下,在孵鸡蛋,但是从来不管孵出来的是坏蛋还是小鸡,小鸡到什么程度不管的,这就是政府,朱所长刚才讲报告的时候也讲到这点,关于政府的作用,政府的孵化器相当于这个老母鸡,我们的孵化器相当于这个(见PPT),是真实的母鸡孵出来的必须是小鸡,我还把小鸡养大,养大以后,让它下出蛋,因为我们可以对小鸡有性别界别能力,很多地方的孵化器不是兽医出身,不知道小鸡是公的还是母的,结果孵出来是公鸡,只会叫不会下蛋,有些地方的人吹牛很厉害,但是不会下蛋。它的运营模式是全方位、个性化和保姆式服务,什么概念?你只要进入到我们的体系,所有的东西都不用管,从你的资金一进来,我签了协议,所有的钱你都不用管,另外你的住房,我会给150平米的公寓,酒店式管理,五年免租金,五年以后你如果成功,我送你一套别墅。我们专门有一个实验室超市,实验室超市也就是说你到实验室,什么都不用管,学生、设备、制剂全部给你准备好了,你就是把你美国做的实验在这里重复就可以了,你不需要做其他的。个性化,为每个人个性化的设置一些条件。保姆式,我们不是讨价还价,我们是你不要,我们还喂给你。

  我们现在搞了一个生物金融超市,集中一万亿资金,我们在合肥建一个生物金融小镇,将集聚一万亿资金,也就是几百栋别墅,几百个基金在那里,泡温泉的时候签协议,不要像原来一样在高楼大厦签。这是实景,我们的硬件已经完全能够做到,包括完整的服务体系,一个是试验动物,我们去年成立了中国试验动物联盟,我是第一任理事长,以后的猴子,北大未名要控制全世界50%的猴子。另外现在正在做的是建立GCP联盟,十几个国家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未来希望我们能够成立一个联盟,这个联盟我们可以高效地运作。在生产方面将近100万平米的厂房,是自己用的厂房。这些都是实景,就不展开谈了。

  这是我们公司的营销会议,我们在全中国基本上三甲医院全覆盖,所以刚才朱主任讲我是最了解,因为我卖药卖了20多年,所以对你今天讲的东西很有体会,讲的非常对,但在中国的形势下没办法,我们怎么能打破,怎么把流通领域做得更加规范,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我们现在的营销网络体系是全中国最强之一。

  关于抗体药,我提出过1361工程,一个新要证书,三个临床阶段6个临床批文,100个在研项目,这都做到了,这是我跟美国一个公司签的第四代抗体药,现在我们出了第二代,ADC还没有上市,最快是三期,我们只有到第四代,而且是100个,是双靶向的第四代抗体药。这是第三代抗体药的情况,这是合肥正在建设的,是10月份拍的照片,下个月就交付使用,全部变成刚才讲的样子,这是半汤湖。

  现代中药,是我们一定要发展的。中药在线SGAP,叫中药材在先质量检测,中药材必须要在线质量检测,如果没有质量控制系统,我们肯定没有希望,这套体系我们正在做,从基因育种开始,一直到用到病人身上。

  这是在河北保定建设的世界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叫通天河生物产业园,500种配方颗粒,两年以后建成,第一期是67万平方米。

  健康管理,我提出健康互联网、健康高速公路,也是通过几个体系获得信息,然后处理,然后再管理(见PPT)。

  刚才是线上,现在是线下,在线下,我们做哑铃模式,人体健康状态是哑铃状的,疾病前、疾病后,中间是疾病状态,也就是疾病状态占整个人群15%恩,疾病前、疾病后占85%,现在所有的医疗机构主要是围绕15%的人群,这是完全错误的,现在一讲医疗疾病就讲疾病状态,疾病前和疾病后比疾病状态还要重要,所以我们通过哑铃状态把疾病进行控制住。

  我们有健康高速公路,把四个要素放在一条路上,包括生命信息传感器、卫星导航系统、数据处理中心、健康服务体系,我们在北戴河正在做。这是抗体细胞中心,也正在做,最近一期在上海8月,全抗体细胞论坛上,我们报告了结果,现在有28例,应该说效果是最好的,基本上淋巴瘤都得到了缓解,我们正在做100例,如果这100例做成了就可以全部推广。这是抗体细胞的,这是在北戴河我们建立北戴河国际健康城,将成为重要的健康特区,3+X方案,也就是3个特殊政策。戴河国际健康城将成为联合国亚太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

  我在1998年有三大寓言,一是2008年如果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中国金牌总数将超过美国,跃居第一。我们已经实现。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过。2020年人类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还有五年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2020年人类必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中国将成为世界生物经济的策源地,生物经济将助中国梦梦想成真。谢谢大家!

  感谢潘爱华董事长的报告,下一个做报告的嘉宾是国家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先生,王宏广先生在国家医药的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他演讲的题目是新常态下医药强国战略,大家欢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们最近关于医药的一些研究结果,这是一个气球,人在气球上旅行,走了半天迷了路,降到地面,问别人我现在在哪,地面上的人告诉他,你现在离地面10米,气球上的人就问地面这个人说,你是不是个科学家,地面的人说你为什么知道,他说因为你说的很准确,但是对我没用,地面的人问上面这个人,说你是不是官员,说你怎么知道?说因为你不知道你现在在哪,你也不知道你下一步去哪,今天45分钟的时间,就是想给大家说我既不是一个官员,也不是一个学者,我争取把它说清楚,中国的药物在哪,中国的药物未来去哪,中国的药怎么实现我们的目标,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给大家讲28个观点。中国的药现在在哪,中国是一个医药大国,我们将来是一个什么国家,13亿人吃饭,将近70多亿人的临床,2亿人住院,我们吃药的人比他们吃饭的人都多,中国将来是医药强国。怎么去,要靠创新,我一会儿跟大家讲10个创新点,这是我们近几年关于医药和健康的一些研究,今天是11月份,我们整整15年前在科技部明确提出生物经济是下一步的增长点,信息技术我们没有赶上,希望生物我们弯道超车。2003年我们提出了第四次浪潮的十大趋势,明确提出人类将来是一个寿星,活90成常态。2005年召开国际首届生物经济高层论坛。2008年我们提出医疗器械1万亿元潜力。09年落实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201四年保健品1万亿元潜力。2013年健康产业8万亿元潜力。2013年体育产业潜力5万亿元,2014年第三产业20万亿元的潜力,第三产业会在中国工业下滑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保证GDP有一个中高速的增长,去年12月5日中央政治局开会提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一是靠新兴产业,第二是靠战略新兴产业。今年我们研究以后提出中医药的80条怎么样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我主要想说三个问题:第一是健康发展十大趋势。第二是新科技革命与医药产业。第三是如何建成医药强国。

  医药的情况随着GDP的增长,大健康有10个方面的基本趋势,和瑞的老总告诉我,现在新药没法做,做出来了没法进医保,钱回不来,老药价格跌下来,亏本,假药又不能做,怎么做?我给大家看十个趋势:1、增速虽然每年下降,但仍然是各行业中间最好的,为什么这么讲,上面列了6个行业是负的,底下增长最快的第一是煤气,第二是水,第三就是医药。它的速度是最快的。

  2、它的效益虽然有所下滑,但是仍然在各行业名列前茅。这张图第一个效益最好的是石油,第二是烟草,第三是药品。

  3、潜力最大的是健康产业,为什么因为我们病人多,中国有13亿人,每个人代表一个人地7亿人健康,4亿人养健康,3亿人经常吃药,我们有8万亿的潜力,这上面列的医疗健康8万亿,信息3万亿,科技服务业8万亿,体育服务业5万亿,旅游产业5.5万亿,这是政府网上有的,明确地讲,潜力最大的产业是健康产业,民间投资上个月的固定资产民间投资10%,医药领域是55%,是民间投资的5.5倍,有钱投在健康和互联网。美国的民间投资大家看,投资最多的也是生物和信息,这是美国风险投资的重点投向。这是美国60%的论文。

  4、我们的医疗水平大幅度提升,这张图大家肯定能记住,今年离开我们的9位国家领导人平均96岁,其中5位百岁以上,说明我们的治疗技术、健康保健的技术大幅度提高。过去说人活70古来希,现在人活90是常态。

  5、医疗健康模式发生了变化,大家都重视病前的预防和病后的康复。关心的心理、生理、营养、运动、环境、基因等6个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健康。

  7、养老和养生成为一种新的业态,这个业态有人估算4万亿,有人估算2万亿,现在2亿人老人,到我们50多岁再老以后就是3亿老人,弄出一个3万亿的产业应该是可以的。

  8、体育正在跟健康融合,体育产业正崛起体育三大球战略,体育作为竞技体育,如果把体育彩票加上服装、比赛,体育产业5万亿,如果让老大妈、老大爷都锻炼,每个人健康为健康工作一年,就是63万亿,这是全民健康的作用。08年我们推动了14个部委来推动这件事情,现在终于有一个结果了。

  9、政府重视,刚才朱教授讲了半天,为什么政府会重视这件事。前28年毛主席叫包办,后来将近78年开始到08年这段差不多是不办,下一段方式就是合办,医疗问题是一个无底洞,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解决好,中国照样解决不好,所以大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去发展,政府很重视,各个地方现在都找重点,已经有十几个省提出打造千亿元的产业。

  10、投资多元化,现在我们基本上医院的主体都是事业单位,是官办的,医院的门诊,政府占了96%,只有4%是个体的。台湾现在60%是政府,40%是个体,因此将来投资的多元化从现在的主办、包办到将来的领办,完了跟社会一起办,这是一个大趋势,时间关系,我就前面的第一个问题介绍这么多。

  第二个问题是新科技革命会对医药产业产生什么影响?有一些什么样的颠覆性的技术,有些什么样的冲击。我用几个词,如果占了市场15%左右,我们就把它叫做影响,占了市场30%左右就叫冲击,颠覆就占了市场50%以上,数码相机已经把胶卷颠复了,我们现在在做未来会出现哪些颠覆性的技术,我们是全部科技颠覆性的预测,还没有公布,我不能说,在药界可能有哪些东西会影响大家的变化。现代信息是美国人的时代,根据潘总讲了很乐观,我们讲下一个时代,生物时代是中国人或者是美国人的时代,如果现在我们在美国只占30%左右,我们大概占8%左右,差不多是它的1/4,如果你去查它的论文有差不多2/3有中国人参与或者是中国人写的,如果这些中国人回来,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科技革命的中心,专利现在也在增长。还有一个趋势,现在全世界经历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29年的金融危机持续了十年,最后走出了高科技,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了7年,还看不到怎么走出去,要走出去还得靠科技,不是信息就是生物。

  全是世界的军费,差不多一半拿出来做新的东西,会出现一个新的革命。每60年会出现一个大的技术,形成一个波浪,第一是机械,第二是电力,第三是信息,下一个是什么?信息已经持续了60年,这个浪潮即将过去,下一个浪潮就会到来,这个浪潮是什么?这个浪潮我们15年前就讲了,是生物经济引领浪潮,因为生物已经有70年的积累,我把大的积累都绘在这张图上,我们大致拟了10大类技术,150项技术,包括农业等等,10个方面。对大家做药的可能影响最大的,我简单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是细胞衰老控制和DAN修复有可能延长人类的寿命,中间这个是今年的诺贝尔奖,通过细胞修复,有些疾病自然就修复了。最后一个是王晓东通过线虫细胞衰老,已经让线年。一旦这个东西实现突破以后,可能比比尔盖茨的贡献更大,但现在只是在线虫上,我说的意思是冲击最大的,可能通过基因修复的办法以后,就不用吃你们现在的药,你的东西全部给颠覆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大家可能都读过《第三次浪潮》,地球会变成一个村,你今天发一个短信,不知道是在美国回的还是在北京回的。人活90是常态是2003年预测的,人类会变成一个寿星,也就是第四次浪潮。

  二是对大家比较有影响的,刚才潘总也讲到抗体癌症疫苗,整个治疗模式可能就被颠覆了,当癌细胞出现了以后,癌症疫苗就把它消灭了,不能形成癌症,可能人和癌症细胞共存,这不是太远的东西,而且PV疫苗已经上市了。时间关系,我不详细说了。

  三是生物大数据,现在得到喊的云计算、大数据,大数据用得好的就是天气预报,一看到云彩过来,算一下就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什么时候下雨,下来算得很准。另外将来有可能重大作用的领域就是健康,通过你现在的体重以及基本的特征就能够预测到你下一步可能会有什么毛病,而且生物的大数据就会极大的使疾病的预防和预警,和大家的防病意识大幅度提高。美国人已经用计算机算人的寿命准确率达到90%多,这是对寿命时间不长的病人,生物大数据的影响,大家要关注。

  四是干细胞,干细胞将来会是人类培育器官,能够用自己的细胞培育自己的器官,把衰老的器官移植。人类总会有那样一条实现像换汽车零件更换自己的器官,读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抓一把猴子一吹就是一把小猴子,这是科技幻想,实际上我们可以用体细胞克隆,已经做出来了,干细胞下一步的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器官移植变化,这个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一点,我右边为什么画了一个猪,人吃猪肉的历史相当长,人跟猪并行的进化,使人和猪之间传播的疾病是最少的。今年哈佛的一个留学生已经把猪有可能传给人的东西敲除以后,就不可能传到人身上,也就是说人身上下一步的器官移植很有可能从猪身上取。

  五是基因组推动精准医疗成为新热点,什么是精准医疗,大家做了这么多研究,都是为了让医学更精准,现在又怎么突然提出一个精准医疗,精准医疗实际上上的本意就是先测序再看病,根据你的基因类型来找适合你的药吃,但不是所有的病都是需要基因测序的,因此只有一部分,特别是癌症这种药,才是先测序,再看病,因此精准医疗现在是一个热点,但能走多远,不像大家说得这么多,能够替代所有问题,跟互联网+一样,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能解决一些问题。

  体外诊断,明年辉瑞会推出一个眼镜,你戴着这个眼镜,根据眼泪的含糖量来判断,体外的监测和体外的诊断,包括可穿戴设备让信心领域狠狠地抢了一把生物领域的市场,基本上基本原理全都是生物的,但让搞信息的人把钱拿走了,比如传感器等等,将来潘总要加把油,我们在科技部内部,由生命科学来管这些穿戴设备,很多东西都走到信息技术里面去了。

  六是互联网物联网可能颠覆药品流通模式,互联网迟早会颠覆药物的销售体系,而且B2C这种方式很放心,如果将来物联网更好,我在这里打包,建了条形码,如果是我家的产品,你一扫二维码,比医院和药店更放心,要求互联网上一扫码就假不过去了,因为这个体系,把销售体系队伍的人和药费、医疗的很多流通费用全部省下来,将会是药厂的一大笔收入。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4G、5G,于会长昨天饭桌上也讲了,什么叫下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还会有多快,传输速度有多快?现在我们已经在实验室取得的技术,0.2秒下载一部电影,每秒钟200个T,也就是30亿人用一根光纤不会抖了,就是这样的速度。你想想看,你传你的这些信息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我们自算每秒钟4千亿次的计算,将来还会再翻番,互联网和物联网会把我们的整个销售体系打的一塌糊涂。原来我在生物中心做主任的时候就想研究药的标准治疗方式,一个感冒应该怎么做,一个阑尾炎应该怎么做,我们当时提出了百病千药,中国人看病难、看病贵,还有一点大家没有发现,就是看病糊涂,你不知道得了病吃什么药,包括你们卖药的在内,我管了10年的医药研发,17万张药证,医生也选不过来,中国医学会的会长钟南山说红霉素他都认不全,怎么办?这些问题要逐渐通过管理来解决,技术的传播来解决。

  七是移动医疗将使滴滴医生成为现实,这是迟早的事,将来老年社会,滴滴医生是迟早的事,病人一生病就往医院跑的模式就会被颠覆,我们把它叫现代赤脚医生,我们已经两年前就研究出来,汶川地震的时候就拿来用过,而且湖南一个夫子俩给别人做白内障,一天开两辆车给别人做白内障。

  八是医学模式转变,药品占市场比重下降,以后营养品比重会下降,而你们做药的在整个健康比重会下降,我故意把病中这块做的比较小,占的比例小,圈圈的大小是有含义的,病前的预防,包括预防、体检、运动、营养、心理、环境等等,真正生病的是少数人才生病,多数时候会为防病在努力,健康产业8万亿里面药品最多3-4万亿,医疗保健品1万亿,医疗器械1万亿,而且保健品很多人都没有涉及,但容易做的多,市场大得很,如果大家不转型,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三千年的中医,我们每年都有什么样的重大突破,时间关系,我不能展开讲,三年千的中医总结出来就是治未病,但是现在只是一个概念,治未病和老年马上会成为一个大产业。

  九是药物设计,根据病毒的分子去设计什么样的药物可能有用,大幅度提高你找药的成功率,不再是盲目筛选,成功率大幅度提高,药物的时代在走过100年以后就会迎来一个新的阶段,百年的药物研发史会出现一个新的阶段。这是药物研发的水平,时间关系,我把它跳过。

  最后我试着给大家开一个药方,不一定对,跟大家一块来讨论,大家来参会很多都是掏了钱的,希望有一些有颠覆性的观点,对你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我们不敢说去颠覆,但是抛砖引玉,甚至抛头引玉,提供一些思路,要做好8个1。

  药物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需要推动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这个新的阶段,就是说数量不足的矛盾已经解决了,中国人缺衣少药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现在缺的是好医和好药,这是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下一步怎么样好的医生让大家能够看到好,好的药大家能吃得到,这成了一个主要的矛盾,基层的医院大家不愿意去,一般的普药大家不愿意吃,这样一个时期应该怎么办?

  一是要扛好一一面旗,十五中全会明确地把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之一,相当不容易,既能保障人们健康,又能促进经济发展,要抓住这点,是一个国家战略,明确来讲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要把这杆旗子做足了。

  三中全会也有明确的指示,国务院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几条政策,医生多点执业还没有用好等等很多政策都没有用好。

  二是要画好一张蓝图,中国一定要讲清楚医药强国究竟是怎样的,要规划出来一张蓝图,也就是说我们是原料药大国,将来是药品大国,科技强国和产业强国,规划里面要把握住这四个东西,一是要把握历史机遇,人均收入达到5千到7千美金以后,核心就是医疗和旅游,吃穿住行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核心问题已经变成了医疗和旅游,现在大家看到,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正是这个阶段决定了我们还有10年,甚至15年的黄金时间,当中国到1万亿美金以后,才开始画画、写字,这些文艺的东西才起来,这是一个机遇。规划必须要说清楚我们未来的增长速度,如果GDP是6.5%,药是多少,是比它高三个百分点,还是两个百分点,究竟是多大规模,要有一个数。

  要明确哪些技术重点,我把14个健康领域拓展的每个方面,每个方面要什么,将来可能拿到哪些技术点,把这些技术点都规划在这里面。

  三是要找准一条路,这条路是要科技创新,所有东西没有科技创新,是维持不了长久的。我们在预防、诊断、治疗、手术、养生、信息,包括模式各个方面要加速它的创新。时间关系,我就把它跳过去。

  四是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批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GCP、GRP等等,有些做不规范,还有些作假,这确实是很难做的。早上我们很高兴看到管药的人在大幅度改革,做药的人也得拿出勇气来做真正的好药,而且这些好药一定要有平台,没有平台做不出好药。我们曾经把国家经费拿一半的钱去铺路架桥,使得药物研发体系率先国际化,才能保证药品研发的质量。

  五是要想办法争夺一批国际一流的人才,有些企业已经做得很好,留学生回来是不够的,一定要把国内最顶尖的人才能够拉到中国来从事药,我们才能起来,我们人口多,怎么样把这个人口优势变成人才优势,这是所有行业,特别是药这个行业所解决的问题。

  PPT上右边这块,信达两个还没有拿到临床批文的抗体药物,居然卖给美国礼来100多亿人民币,100多亿人民币不是卖给它的产权,而是卖给中国以外的销售权,创造了整个药物以后转让的历史。它瞄准的方向就是我刚才说的,癌症疫苗颠覆性的技术,在研发早期已经被巨额资金收购了,这种情况确实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潜在问题,也就是我刚才说的一个人才创造的价值相当于西部一个县。如果通过细胞衰老的控制能延长寿命,那是多大产值。这是人才问题。

  六是想办法一定要作出一批重磅炸弹式的项目。如果没有国际上通用的中国制造的药,整个民族制造2025起不来,在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制造,大飞机和药片在两个东西没有,如果这两个东西在国际市场上通行了,中国就真正强大了,为什么打飞机上不去,汽车上不去,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钢水里面的杂质太多,做了铁轨就断了,做了轴承就爆了,这些都是大的问题。重大专项花了200亿,把整个民族做药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药企的企业家开始重视。

  七是打造一批千亿元的企业,而且这个企业一定要想办法兼并重组。企业的体制改革,一定要像我们合并同类项,交换药品市场股权,完了以后合并同类项,做强做大,跟国外竞争,不要在国内兄弟之间厮杀,没有出路,6千多家药厂能不能合成600家,有领导告诉我,小孩子,力度再大一点,60家,才能跟国外竞争,辉瑞去年一年的研发经费是90亿美金,大家想想你们药厂的销售额是多少,我们何年何月才能超过它的,我想的可能比较悲观,潘总说很快就超过,但这样一个实力是靠一步步成立起来的,我们没有千亿元的企业,而且我提倡一个企业最好针对一个病来做药,别什么病来做,你没有精力研究这么多的事,把主业找出来,围绕一个病把全世界的技术和人才都挖到了,马晓东就围绕一个病把所有的先进技术和人才聚集在这里,美国很多投资公司都跑过来,像华大基因一样把一个动作做到全世界第一就可以了。

  八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没有跟第二大经济体相适应的创新体系,实现了刚才潘总预测的中国是世界第一,我们也稳不住。同样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药品大国,没有世界第一大的药品研发体系,怎么能撑得住工业体系的发展,还是落一个给别人打工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想办法通过创新,未来形成世界三大创新中心,欧洲中心、美国中心、中国中心,只有那条我们的要才能搞上去,我们的经济才能搞上去。谢谢大家!

  感谢王院长!信息量太大了,我们要学习和消化掉。接下来给我们做报告的嘉宾是上海宝腾生物董事长楼敬伟先生,他给我们报告的题目是万物互联时代的颠覆式的智能医学大数据产业机遇。

  谢谢主席!这是第一次来产业界的平台来做大会的演讲,上次参加了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感受到一点,也是特别让人欣慰的,我觉得产业界的会比学术界的好,学术界的会在这个时候人已经走得七七八八了,说明我国的产业很有希望。近年来医学大数据或者精准医学似乎成了整个产业的热点,刚才王总也提到10个方向里面大概有2个,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精准医学,可能都会成为今后的热点,我用30分钟的时间如何把这几个点说得透一点,它的背景,这里面关健词大概有三个:第一是大数据。第二是智能医学。第三是产业。所有这些加起来,强调颠覆。

  我的演讲大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什么要做医学大数据,或者智能医学大数据的根本在哪里。第二个模块是我们大概该怎么干。第三个模块是号召大家一起来干。

  讲到医学大数据,我们可以先看一看人类科技史上有三大计划:第一个是让中国人特别扬眉吐气的事情,就是原子弹计划。第二个计划是阿波罗登月计划,这两个计划都实现了,投了上千亿美元,全球上千家单元一起来做。第三个计划是失败的,就是尼克松总统签署的雄心勃勃的抗癌文件,40年间投入2千亿美元,发表了156万篇学术论文,很多人说国内的科学家很坑爹,其实美国的科学家也很坑爹,12年期间癌症发病没有显著差异,并且这是在101项,因为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来自产业界的,我相信你们可能会去投一些科学家,也会去投一些技术,请大家留意一下这张图,有101项被这些最著名的杂志,比如Science、Cell等等,他们认为是最前沿的成果,结果20年之后只有5项拿到了临床批文,并且只有一项得到了临床应用,可见转化率有多低。并且看一下中位时间,从文章发表到他最后去应用,大概是14-44年,中位时间是24年,也就是咱们今天在座的研究到咱们的儿子这代才能用得上,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更大问题在哪里呢?更大的问题在下一张PPT,即便经过重重障碍走过来的药,它的有效率也是非常低。大家看一下,拿癌症来说,总体的有效率不到30%,这是个什么概念,在你的老乡、你的同事当中,就已经得了癌症,奄奄一息的人给他打的药里面3个人里面,有2个人是无效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呢?导致我们攻克癌症计划的失败,随着基因组学的研究,我们发现每一个疾病,我们所说的,包括肺癌、白血病,白血病有100多种亚型,我们治疗一个病的时候其实不是一个病,而是一群病,就像我们在座的这些人,在座的都是中国人,但是来自于全国各个省,56个民族,它在本质上不一样,导致它的结果自然不一样。

  我们看上去诊断非常准确的一个病,比如这是一个白血病的病人,移植后复发,什么药都没有了,医生给它做了一个全基因组测序,最后发现是一个诱发肾癌的基因引发的,最后用了一个抗肾癌的药起了作用。

  这张图看完之后,我估计做很多新药创造的会很绝望,在肠镜的30种肿瘤,大概再了一千多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等等,发现背后有21种共同的改变,这些改变,现在每个病人到医院里面去都是纵向治疗的,通过遗传学家的发现说,应该横向治疗,预期用你所在的城市来命名你,还不如用你的籍贯来给你治疗,这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导致目前这么多药物都无效的一个原因,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总结刚才所说的这些,我们很无奈地发现无论是新药创制还是医学研究都进入了一个后组学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你离开了大数据寸步难行。

  问题就来了,我们不能光是来感慨的,在座的都是企业家为主,我们究竟该怎么办,怎么能够解决问题?我们来看看古人的智慧,这是老子,最后得道成仙了,如果有今天的GPS,他应该跑到华山去成仙,人家一讲到数据,他说古人是最有智慧的,一生二、生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一个事情背后有一个简单化的本质,这些本质是什么呢?就是这些东西,根据统计现在开始每年产生的数据是人类有史以来这一年之前所有数据的总和加起来还要多,这样的数据可以产生什么结果呢?给大家看两个统计学家干的活,这是美国做大数据分析的团队,他在08年的时候预测美国总统竞选的结果,50个洲里面准确预测了49个洲的国家,后面他又精确了算法,最后全部准确算出来,问题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在中国有这样的团队分析我们的药物,分析我们的疾病,这是国内一个做电影票房预测的,这个小胖子的团队原来在英国的仓库里面打工,当时有一个电影是《一九四二》这个东西,人人纷纷预测它会过5亿,会过10亿,这个小伙子上这个电影的票房绝对超不过4.7亿,最后这个电影是4.6几个亿,而且出了大概谁来主演效果会更好。这些既然都可以预测,我们在医学上的,一个人用药是否有效,或者药物的销售情况,这些都是可以预测的。

  在乔布斯得了胰腺癌以后,他做了全基因组测序,他在自传里面有这样一段,他当时很振奋,我要么成为最后一个率先战胜癌症的人,要么就是成为最后一批受害者。包括这个人(见PPT),因为她的母亲、外祖母都得了乳腺癌,因为预测,她也携带了这个基因,欧美22多个单位做了30多年的研究,最后研究发现,假如像她这样的人做预防性的切除,乳腺癌的发病率可以下降90%,卵巢癌的发病率可以下降94%,根据大数据的结果她只有一条路就是预防性的切掉。讲到这里,如果是我国的范冰冰,应该用什么标准来做判断,所以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做一个大规模的数据,正是因为这样,大数据成为整个生物领域最热的投资热点,包括谷歌去年5月8日投了这家出名的企业,叫Flatiroe Health,他干了一件类似统方的工作,你家年轻的儿子刚从医学院毕业,他拿了医生执照,结果一上来就开了一个肺癌病人,他心里面不是很确定,我给这个人开这个药会不会出问题,整个美国东海岸、西海岸大概有一千个肿瘤医生在用我这个软件系统,最近他们看的两千个肺癌里面用的药主要是哪些,有什么样的副作用,于是这个小伙子就根据这个软件的分析来用药,谷歌给他投了1.3亿美元,可见在医学大数据领域现在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重要的是它走向了一个实施。

  精准医学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呼吁推动利用个人基因组信息的精准医学战略计划,争取新医学时代的领头羊。我相信在国情咨文之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医学大数据公司,会成为这个经济的主导者。更加兴奋的是在今年3月底,我国的习近平主席命令成立国家的精准医学战略专家组,这个专家组来负责整个国家的精准医学战略。

  我的第一部分讲到这里已经讲完了,精准医学、大数据你了解也好,不了解也好,它已经来了,它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

  第二部分是怎么样才能做精准医学,怎样才能做大数据。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如果我们要做大数据,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我们刚刚讲了,肿瘤的疗效很差,总体有效率很低,不到30%,我们假如要提前预测一个药对某一个肿瘤病人是否有效,该怎么办,我们恐怕要选出1000个肿瘤病人,用500个人用这个药是有效的,500个是无效的,去做基因分析,分析以后找出差别,根据差别,再来一千个还没有用药的人,根据这个差别我们提前判断出来有效的人果然有效,无效的人果然无效,在这个小领域上精准医学的数据就出来了。因此,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来,假如要想做精准医学大数据,大概有三个核心的环节:第一个核心环节是你得有大量的数据来源。第二个核心环节是你得要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第三个核心环节是你得使用数据,在座有很多顶尖的企业家,我相信你们今后做任何项目的时候,就这样来判断这家企业有没有强大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还不是简单的表型数据,还要有组学数据。它有没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它有没有庞大的正确商业模式。

  我们看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到医院里面去投平台,中国对打的患者集群在医院里面,我们在医院里面投到20个实验室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令人震撼的事,20家大型三甲医院一年的住院和门诊是3800多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恐怕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了。

  你要组建一个强大的团队,前段时间我们和很多国内医药上市公司的老总在讲,大家都要做大数据,他们很多人去国外挖,挖一两个人回来就能干吗?答案是干不了,我们组织了国内总共12家单位,50多个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开发这套大数据分析系统。

  你得有一个强大的数据使用平台,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把它贯穿起来。今天好像没有国药控股的伙伴,我们现在在国外跟14个国药控股的省联合,在当地这个省来推进,还有三个华润的省,在一起干什么呢?在推进这个平台的建设,预计到今年年底能够达到100家医院,到那个时候,每年的门诊和住院人数会达到1.8亿,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举两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肺癌,现在合作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新科(谐音)医院,一年的手术量是6千台。食管癌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疾病,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要把我国的食管癌给攻克了,要攻克食管癌,首先要有庞大的食管癌数据,我们在王立东教授的基础上,花了两代人的努力,我们做了15万人群。

  通过这样的体系,我们把数据来源做到全世界最大。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刚才说的数据分析,我刚才讲了大概花两万块钱就可以把整个基因组测出来,问题就来了,谁能够给你分析,用什么来分析,用什么来作为标准,其实整个国家现在迫切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就是把新药创制、疾病诊疗、健康管理有关的数据标准做起来,这是整个医药工业要想往前走最起码的一个基础设施。我们以前的问题在于哪里呢?我们的数据很大,但是数据很碎片化,也不规范和标准,需要静下心来把这样的数据一点点把它做起来,在数据分析上,我们联合石铁流教授、石乐明教授等等做了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在美国FDA干了12年,组织全球专家在一起做了三期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建立了一个标准,在2013年底,我们向科技部提出来,我们国家得建一个庞大系统,这个庞大的系统里面包括组学数据、医疗数据、可穿戴数据,这些数据输进去以后可以干什么,有非常强大的平台来做。我根据基因组怎么来吃饭、喝酒、抽烟。怎么治疗,万一我得了病该用什么药,会出现什么毒副作用。另外就是医药靶点,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发现我们国家的网络速度根本就不够,我们在国家的重大平台上,因为要涉及到几百个病人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我们反复地考察了我国的超级计算系统,结果发现在广州的天河二号,国防科技大学在那里建的,这是可以的,怎么把数据传过去,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背上数据硬盘飞过去,我们希望直接传过去,至少目前还没有做到,通过这样的系统,怎么在医院里面真正落地,我们就在跟第二大军医大学张江转化医学大数据联合中心,在附属长海医院、附属长征医院、附属东方肝脏外科医院就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的大数据做出来,这三个病的数据库、怎么分析、靶点在哪里,在将来有可能搞清楚。这个项目进展还是蛮快的。我们并且发现任何一个国内的大学自己恐怕都无法搭建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我们所有合作的医院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搭建这样一个系统,不管是国内的药企还是上市公司自己都搭建不起来,所以我们认为要建一个国家级的大数据平台来支持医药工业和产业的发展,我们在上个里面已经签约,建立上海精准医疗大数据中心,就在干这个活。以上就是第二个模块,也就是大数据分析怎么做。

  第三是大数据使用,实际上没有一个真正的产业化系统,说是靠研发的投入就能做起来的,一定得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分析,现在如果把这些用到每个病人的身上,我们实际上做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我把它翻译一下,因为在座的都不是专业的,讲得太深不容易听明白。假如乳腺癌,我们就会先选200个正常人和200个乳腺癌的病人,先对他们进行比对,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做完之后,再来一个人,我们不知道他是病人还是患者,我们通过这个数据跟他比对,比对完了之后,大致就知道他是个病人还是一个携带者,还是一个正常人,我们在具体的疾病应用上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在困难要克服,至少我们能够把中国人群的标准把它拿出来,否则你后续根本谈不上,新药也无法做。同样1千个乳腺癌患者里面,对什么药有效的病人,他们的基因组都有什么特征,根据这些病人的基因组提前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药物,这个东西已经走得很快。

  如何能够用到病人身上去?我们先向国家卫计委去申报了一个试点,基因组测序建了一个标准的流程,就可以用到病人身上,这是一个怀疑是胰腺癌的,结果做了全基因组分析之后发现有这么多突变,最大的缺陷在哪里,画了一张图出来,每个红点意味着这个病人在这些通道上有异常,假如这个人除了结果,表示这个人除了中药以外,没有任何药可以用,西药都是针对单一靶点的,这个人这么多通道都有问题,怎么可能用西药,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药的多靶点如果基于大数据的前提下还是大有可为的,可以做大量的关键技术的研发。

  再给大家看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前列腺癌的病人,这个前列腺癌的病人很年轻,没办法手术,用药也不敏感,最后发现是胃肠道的靶向药物,说是有这个靶点,给他用了这个药创造了手术的机会,到现在还生存在那里。这是精准医学,创新医学的典型应用,我们可以把一个病人的疾病分析到极致,实际上,我们在这个平台推出来之后,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做新药创制,我们最近有一个消息,屠先生得到了诺贝尔医学奖,很遗憾,六七十年代的成果得了诺贝尔奖,靶点是国外的,标准是国外的,怎么克服从一个医药大国变成一个医药强国,有几点需要做,首先我们要找到我们国家的药物靶点,第二是临床试验,第三是药物上市再评价。有很多人有一个误解,在上海自贸区,说是在基因组的测序这块,外商是禁止进入的,有人说这是国家人权安全,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这样在美国留学的,我相信美国大概华人至少有两百万,如果针对中国人群设计,早就可以设计的,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真正的战略意义在哪里呢?我们现在在数据分析、疾病资源挖掘上根本达不到老外的水平,假如我们现在把所有的数据交给老外,不要说是现代的药物,接下来10-20年的药物,我国整个战略先机都没有了,这是以非常快速的速度在推进的事。针对药物的靶点,怎么设计,包括临床评价等等,现在全部都已经可以应用,并不是说我们国家很落后,在这个领域,我们的优势是病人多,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庞大技术上,还是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的。

  这是诺华的数据,我们希望看到国内的药厂能够提供这样的数据,我们帮国内多家医药上市公司在做数据分析,据说通过大数据系统系统的支撑,他们可以从传统的一期临床要做65个月降到多少呢?降到5个月,到现在为止已经创造了好几个奇迹,包括国家也做了一些改进,我相信今后我国的新药创制一定会大大加快,前提是要有这样的系统。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数据平台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来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同时可以告诉你新药创制的靶点做远程智能医疗,到营养,做宝宝的定制,所有的东西都是基于这样一个颠覆性的平台。

  讲到这地,我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使用的模型三个环节都说了一遍,最后举个综合的案例。比如前列腺癌干了什么事呢?联合国内72家大型三甲医院做了中国前列腺癌联盟,现在在这个联盟里面有这么多庞大的数据(见PPT),这些数据有几个好处,把我国分类分型的标准制定出来,同时前列腺癌究竟该怎么预防。同时为后续的互联网医疗和精准医学提供支撑性的条件,在这个研究当中,我们发现了三条在中国的前列腺癌恶性进展中的关键信号通道,根据这些通道我们就有希望阻断它的进展,同时找到一系列的标志物,作为一个靶标来往前推进,专利已经申请。

  这个平台实际上目前在国际沟通,在国内的交流中已经发挥了很多的作用,面向全国在推进。这是前列腺癌的例子,我相信随着我们在每个疾病上采用这样的模型,不同的单位在建立它的大数据样本和大数据库,我相信逐步就能够实现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所有的现象全部能够用生命医学的大数据来精准预测出来,成为支撑我国医药工业和健康产业的一个支撑性的平台。

  甚至今后还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做个人的健康规划,比如你家的孩子是适合做这样的,还是适合做这样的,他是适合做艺术家还是像我这样去做科学家,实际上这些东西,今后随着数据的累计,我们都完全有可能做出来。

  精准医学本质上相当于医学领域的谷歌,任何一个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就是这些健康管理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产业界的合作伙伴,一定要去思考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怎么样融入到医学大数据、精准医学里面。最后讲第三个小部分,只有几张幻灯片,还是想呼吁一下,怎么呼吁,就是互联网+媒体,产生了facebook,它当时上市的时候才大概一两千号人,当天的市值超过美国三家汽车公司几十年修成的正果,互联网+商业产生了阿里,前端时间已经是全球震惊,一天完成了900多亿的销售,令人无法想象,互联网+医学会是什么呢?互联网+医学一定是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一个平台,只要你在这个圈子里,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理解还是不理解,咱们要么跟着做大数据的一起干,要么你自己成立一个团队,抓紧布局大数据,这是我给大家一个衷心的忠告或者建议。

  我刚才讲的所有内容就是这样的,通过把一个病人的信息输入进去,通过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系统,产生三大应用,第一个应用是做基础研究,我国的新药,这个疾病怎么控制,怎么防控。第二是临床上怎么精准预防疾病,怎么精准治疗疾病,怎么开发新药,黄连素是否能抗癌,必须从大数据来,基于大数据里面的老药新药来做,最后结合我们的产业,我们现在跟多个地方政府的推荐下成立当地的大型检测中心、健康服务中心和医学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希望大家与我们共同推动,今后的8万亿一定最大的产生在这里面,最后想说一下,这个领域确实很酷,也很精彩,但是非常辛苦,我们采集食管癌的数据,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一起来努力,共同把这个事业做成我国的战略平台,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欢迎大家联系我。谢谢!

  感谢楼敬伟董事长的介绍。今天下午总的来讲4位嘉宾的报告对我来讲触动比较大的是颠覆,无论是政策还是高新技术变革,还有各个方面对我们产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而且离我们又是如此近。下面一个时段是我们有一个主题论坛,主题是医保机制改革,规则确定下的不确定性,由段继东副会长主持。

  段继东:大家下午好!今天的讲座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收获非常大,内容非常丰富,演讲者的知识非常前瞻,而且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观念转变。接下来我们要举办一场圆桌论坛,就是医保机制改革,规则确定下的不确定性,我相信我们这个论坛也会更加精彩。2015年是中国医改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多项医药产业政策的出台,给我们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机会,更是医药新常态变化的新变化之年,在这些政策当中有药监局出的注册许可人制度,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也要招标采购的一些新政策和新变化,更让大家期待的是医改支付标准的重大政策的出台,按照计划应该是今年9月份能够出台新政策,医保支付制度以及医保药品的支付标准,但是到现在文件还没有正式下达,出了一个讨论稿,这个内容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尤其是在座的企业,这一项改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是困难还是机遇,企业该怎么面对,将会是非常关键的话题。

  接下来有请参加圆桌会议论坛的嘉宾,他们分别是: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司原司长李镭;国家药监局安监司原司长白慧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教授;青岛市社保局处长刘军帅处长。最后隆重邀请于明德会长。

  最近国家人社部会同其他部委出台了一个医保药品支付制度的制定办法的讨论稿,这个稿当中有很多新的内容,正在研读当中,在这些内容当中会涉及到一些医保支付形成价格的机制以及医保支付的标准,还有按通用名制定统一标准,但是初期阶段,现在不同厂家生产差别价格等等政策,这些政策都在研讨当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下面请台上的各位资深专家和领导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请每位嘉宾就一些重点问题,我先代替大家抛砖引玉提提问题,让大家谈一谈我们对医保支付价格改革的一些问题和看法,首先我想请白会长,因为朱教授已经做了一个发言,于会长上午也提到了相关的问题,请白会长谈一谈对医保支付价以通用名为标准,近期第一阶段先以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按不同支付价,这样一个看法,请白会长能不能谈一谈看法,因为这样的问题也会带来一个情况,就是一药多价,一场一价,这样会不会带来一些支付上的问题和困难。

  白慧良:今天听了各位专家、领导的讲话很受启发,朱教授讲的很尖锐,于会长就很多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到今天说医保不成功,到现在又进行修改,朱教授讲了,很多线年前写的跟今天相似,看来是这样,我们在这次医改当中,确实有很多的提法是没什么或者是以前的,或者是稍加修改,总体的目标、做法都一致,但是我觉得他今天的内涵不一样,特别是我深刻地体会到事物是螺旋式发展的,今天提的问题,跟20年前提法一样,但他内涵不一样,特别是我深刻体会到事物是螺旋式发展的,我们今天提的问题跟20年前提法一样,但是它的内涵不一样,螺旋式上升的原点又回来了,但是它提高了一个阶段,这点我认识很深刻,人们的认识总是有一个曲折的、螺旋式的逐渐认识,对医保支付价的改革,也是我们对三项制度,新医改改革当中的一个认识过程,这个价格国家已经改革了,不直接定价了,作为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品种怎么支付,他得有一个办法,至于支付的标准能不能解决问题,我觉得朱教授已经觉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我觉得它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走的一步,你这么走,怎么走呢?所以对征求意见稿,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

  至于于会长讲的观点,我原则上是同意的,但是稍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医保支付的标准的制定,是国家部委来制定它的规则,各省制定统筹标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以什么样的价格作为支付价制定的标准,于会长讲了,应该以通用名,而不应该以商品名,如果这个制度能够执行发展下去,应该用通用名,一个品种支付价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现阶段,我们一个品种有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商品,质量层次参差不齐,差距很大,而且从现在价格来看,也是差几倍、十几倍,如果制定一个中间的标准,无论对它上游的企业或者原来的下游企业在支付上都存在问题,而且国家局正在搞一致性评价,就说明质量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的观点是在当前我还是同意根据每个品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支付标准,但是不会说100个品种100个标准,应该分几类,比如四类或者是五类,甚至还可以再少一点,但是不可能就用一个标准来制定它的通用价,这样会造成混乱,我的基本观点是这样的。

  谢谢白会长,白会长说现在中国制药产品的质量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在现阶段用同样一个标准来支付,还不能解决它们差异性的问题。一会儿就这个问题,或者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大家可以再提一些看法。价格是药品价格的重点,最近行业变化的政策,仍然让大家新闻到了降价的信息,药品的审计招投标、医院的21价、医保控费,在医保控费当中没有提到招标价,更多提的是实际的采购价,还有就是公立医院改革,我最近看到一篇报道,在医保支付的过程当中价格下降50%以上的有60多个药品,有的下到了将近100%,价格仍然是药企关心的问题,也是市场关心的问题,想请李镭司长就药品价格的形成,是价格管控与支付,以及控费和医药产业创新这样的关系,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看法,我们怎么来保证医保费用够用,还能保证产业创新。

  过去我们管的最高零售价,前面的招标价和支付标准不归我们管,现在连那个都不管了,还来议论别人这个环节的事,我坐在这里挺别扭的。参加这个会议,有三个问题始终在我脑子里转,首先就是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我们新的发展理念中的第一位,我们今后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能靠过去的拼资源、拼环境、拼低价劳动力,要靠科技作为最强有力的动力,使我们从一个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变为经济强国、制造强国,创新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而且未来我们能不能翻身,能不能从二流的状况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产业,确实要靠创新,创新有很多途径,于会长也讲了,创新之路,包括生物医药、互联网、大健康等等,还包括营销模式等等,他都做了,我不是专家,我不好说这个事,但是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似乎是我们的一个突破口,而仿制药、化学药将我们的质量提高一点,这是现实的,因为生物制品的技术水平离国际水准最近,中国人又这么聪明,国外有大帮中国人在帮助他们开发产品,还是有潜力的。关于市场化问题,我们过去老说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后来我就想,我们的药品怎么市场化,药品和别人的商品有没有区别?其实仔细想,实事求是讲还是有区别的,它的区别在于它事关人的生命健康,政府肯定要管。再就是药品具有被动消费的性质,是由医生来说了算的,所以怎么样来规范医疗的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机制,能够使医生正确的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政府肯定对于药品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我的感觉是完全市场化可能不行,现在说价格放开,价格的管理形式一种是政府定价,越来越少,现在只有3%了,另外一种是彻底放开,普通的,比如电子产品、衣服的等等,彻底放开。对于药这个东西,它努力的方向是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完全放开可能有点不太现实,因为什么呢?从经济学来讲,一个商品从使用价值来说,它能不能用,政府肯定要管,连美国这么市场经济的国家,对于使用价值,就是它的安全性、有效性,肯定要管,这是全世界没有不管的,就这个环节来讲,政府不可能不管,不可能市场化。就其价值来讲,就是它的价格、货币表现,应当加大市场化的程度。

  就中国而言,为什么要把定价放开,是因为1996年,那时候的药品不正当上涨很厉害,国务院发一个命令,简单地把钱收回来了,你还得管,当时还有纪委说你必须管起来了,这个管和过去是不一样的,现在只管最高的零售价,前面的出厂价是企业的权利,批发价是由招标形成的,通过市场的竞争,前面两个环节已经市场化了,这次只不过把最后一道给放开了,现在企业仍然有出厂定价权,理论上也有最终的零售价定价权,但是有两个环节,企业自己说了不算,一个是招标,它说了不算,你说市场化,应该把招标放弃,目前来看不可能,只能是改变招标的方法,让医院逐渐成为招标的主体,我们得按照政府的来办,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从支付标准来讲,凡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支付这个标准是政府绝对要管的,除了美国,美国是以商业医疗保险为主的,它没有,美国在使用价值方面,美国一定要管,在它的价值方面完全靠市场,在价值方面,如果你要进入公立医院,规则管理,给我打折。也要管,但是不直接定价,你只要进入公立医院就给我打折。支付方面由商业保险公司来和医疗机构博弈、来谈,他们有意无意地这种规则管理和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在控制着这种价格,因为它的管理比较松,因此美国的药品价格是全世界最高的,但同时美国的创新能力是全世界最强的。

  2007年左右我管过一小段药品,那时候在全世界新药、专利药40%来自于美国,药品价格管理的程度和你的创新是有直接关联的。十三五中写了理顺药品价格,过去的文件都是降低虚高价格,现在改成了理顺药品价格,一方面考虑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不是价格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合理越好,要理顺,理顺过程中还带有行政色彩,不是形成的,是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把它理顺了,有点行政色彩,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对药品价格已经回归了,其实医保当初说到价格叫合理价格,质量优良、价格合理,后来改成了最低价,走了一个弯路,现在在慢慢往回来走。

  关于这个事情,市场化的程度肯定要和普通的商品有区别,但是应当在价值方面要更多的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使用价值政府是一定要管的,不会由你生产了就直接卖出去了,研制的药的多少大部分都不能用,无效药、创新药,还是要政府来把这个关,说到药品价格这个机制,它并不是完全的市场行政机制,是在政府指导下的市场行政机制,政府通过招标和通过医保费用支出两个环节来影响市场的价格,而且价格改革的方案中提到引导药品市场价格的形成,说明在实际过程中,招标和医保部门等于是它起到了控费作用,这点是无法改变的。这里面又说到第三个问题,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市场化,市场化有一个对价格怎么处理的问题。经验证明,价格越宽松,创新能力越强,这是一个正比的关系。最后一个问题就涉及到政府你做什么,你应该怎么做。我们以前搞过价格管理,最困扰我们的就是两个问题:第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到底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如果你管了这事之后,你应该怎么管。第一个问题,价格部门是理性了,退出这个舞台,由原来的审批者变为监管者,关于监管的问题不在这里说,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了,里面有很多内容。放和管我就不说了。

  药品零售价放和宽是两个轮子,管要怎么做,现在有300多种药列入监测,有些重点、热点药品进行成本调查,要制定规则等等,我们现在有几个规则没变,零差利的规则、加价利的规则,都没变,加15%的这个没变,差比价关系都没变,还有规则要管,对于特殊药品,要立规则,要监测、社会监督举报,到最后还要执法,大家要注意。

  行政性价格垄断主要抓了6件事情,两个是关于交通方面的,交通局在高速公路方面,本省车和外省车实行不同的通车标准,给纠正了。还有云南电信被歧视问题,另外就是关于招投标的,安徽、四川、浙江对于本省和外省的企业待遇不一样,结果让发改委查处、纠正了,他们都提交了,也已经有了答复了。不正确的行为,不仅企业有,政府也有,这里面涉及到政府要干什么,和怎么做,当然政府有权,依法治国的要求有一句话,刚开始叫有钱不能任性,后来加上了有权也不能任性,但是你要相信,允许政府对一个事物的逐渐提高过程。我们最困惑的第一个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基本关系我们搞清楚了,由审批者变成裁判,彻底转变了,第二个最纠结的问题是控制医药费用和鼓励医药技术进步的关系,后来我们想不能管热议的老降价,最后把产业搞毁了,怎么弄个事,别让它毁在我们手里,非常担心,得有一点鼓励技术进步的东西,有不同争议,比如区别定价,大家争议很大,区别定价是少数企业受益,多数企业看着,力图让好的品种、好的企业能够更快地成长起来。如果你的产品达到了国际的主流市场,就给你优惠的政策,我觉得没有问题,鼓励你打。为了控制一个品种对供过于求,重复申报,首仿的给你价格高一点,二仿、三仿的就低一点,以后的就低,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大家不要做供过于求、过剩的事情,也想了半天,怎么鼓励,无论怎么想,最终还得要通过市场,它的作用要把创新做起来,而不是靠政府的力量。通过这事,我们在搞区别定价当中,有一个标准问题,我觉得标准特别重要,如果你的产品打到国际,打到主流社会,比如打到美国了,给你优惠,这好把握。比如首仿也好把握,药监局谁第一个批的,也好把握。你想鼓励不同,包括社保部说同名不同价,也可以,不能吃大锅饭,还是得有区别,但是标准要做好,要选择一个透明、公平的标准,当然最好的标准就是质量一致性评价,凡是通过评价的,我估计通过很难,现在离一致性评价标准差一大块,如果能通过就享受比较优惠的政策。药监局提出凡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在支付上给予一点的支持等等,我觉得思路很好,就是怎么鼓励创新,鼓励怎么提高质量,标准一定要弄好,如果只是靠专家评议有点问题,社保部有一个专家库,评比之前,这些专家突然提出,拉到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也可以,当然要看你抽的这些人恰恰对这些品种比较偏好,有一个偶然的东西,所以我不反对有区别,只不过你要把标准弄得准一些,区别是有必要的,只不过要把标准弄得大家好操作,是透明的,是能够服务人的,从最初的有区别到最后的无区别,有一个过程,到无区别的过程,就是仿制药的质量和原研制是一样的,介于医保比较紧张,仿制药完全可以替代原研制的,让老百姓也能吃到好药,在处理上,我特别理解医保部门的思路,他们为什么想,他们就怕鱼目混珠,怕对那些好的鼓励不起来,不好的就起来了,他有这个顾及,但是一定要方法得当,标准要明确,这样才好弄。

  关于招标的问题,社保和卫计委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医保本质上是通过招标把价格压下去,哪怕二次溢价,最低价和支付价的好处是建立一种让医院去压价和让市场发现这种机制,而卫计委是反对这次议价,是零差率,不去加价,两种思路不太一致,需要两个部门协调,怎么把招标价格合理,而且让医院有积极性去的抑制一些过高的价格,这方面应该好好协商。

  李司长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从政府定价到市场定价,由政府包办到通过市场手段,代表医保和患者的结算联盟,和代表医院和零售价的联盟进行市场机制的谈判,这也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很大一部分。大家听到最多的是招标价,但这份文件草案当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实际采购价,肯定不是招标价,是实际采购价跟支付标准价格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提到机构的名称叫核准办公室,核准专家会和核准办公室,让药厂更多和社保部门进行谈判和沟通,在座的刘处长是青岛社保局的处长,青岛社保局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经验,下面请刘军帅处长给我们谈谈在医保支付标准和医保支付制度方面青岛的一些做法,以及各位将来怎么和医保部门进行协商和谈判。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我听了朱教授的演讲,我表示抗议,他说转去医保,不能干事,我也是转进去的。为了表示抗议,我反驳他一个观点,刚才朱教授谈到创新药,不是因为价格高的药就不属于基本医疗,我们国家现在的保基本是非常狭隘的保基本,不能用价格、费用来分到底是不是保基本,我国15年来一直是一个财务管理的保基本概念,我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情,这话没有错,但是这是基础层面的,真正是人本位的问题,我一直在很多场合提这个问题,我国的改革,保基本首先要把内涵明确,到现在还不明确,我希望从钱本位过度到人本位来考虑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保基本就是高质药一样可以纳入医保范围内,医保是否可以支付高质药,一样可以,今天我听到很多观点医保全是为了支付功能来做的,但是医保仅仅只有支付功能吗?如果医保仅仅只有支付功能,为什么国家要提医保在医改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呢?如果它仅仅只有支付功能,是不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它是一个配置功能,同时也是一个支付功能,仅仅通过支付去拉动其他的改革,它的力量太小了,从这个意义来讲,我曾在不同场合也讲到,医改应该要用互联网思维来考虑,我们要开放,咬合作,不仅仅是一个支付,从这个概念往前延伸,从医保支付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第一是支付方式的问题,第二是共付的概念,如果我们采用共付的概念,可能高质药的问题也会解决,青岛做了三年,医保提供一个管理平台,医保把药企的资源,把财政的资源、慈善的资源拉一样也做重了,这是一个共付的概念,不仅仅是共付的概念背后,它不仅仅有基金,还有市场资源,可能更值钱的是市场资源,最直接的是基金资源,它还有数据资源、行政资源、政策资源,这些资源都没有被挖掘出来,医保下面要成为一个支撑性的力量,医保的资源、医保的功能必须要得到更多元化的体现,只有这样医保才能担当起支撑性作用。青岛15年前就已经做了医保支付价,到现在都在执行着,做了100多个,但是医保支付价失败了,为什么失败了,从去年开始谈医保支付价的时候我在不同场合都谈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失败?你们在药品招标的时候已经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药品质量问题,医保支付价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会给你同样的挑战。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了这个问题,在15年前在做医保支付价的时候我已经给它分级,我把专利药拿出来了,没有做医保支付价,做的全是仿制药医保支付价,当时也没有采购价,取的就是折中的价格,最后出现什么效果呢?最后出现的效果是医保支付价是用来控费的,最后我们是是不是控费了呢?是的,但是出现了另外一个副作用,老百姓的负担上升,为什么?医生依然愿意用那些价格高的,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支付不是一个单纯的支付,而是需要有配套的,这里面,现在的药改作为医改的突破口,现在要改变了,医疗改革如果不再往前走的时候,你的药改根本做不下去,15年前我们的医保支付家在医改没有开始的时候做的,不能说失败了,应该说效果不好,最后导致的效果是频频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所以我说医保支付价是一个双刃剑,搞不好医保就拜在医保支付价上,卫生部门在搞招采购的时候,质量问题把你折腾得非常厉害,医保支付价质量问题同样会折腾医保,这就是医保面临的一个很大的课题,所以我说医保支付价,我们且不说该用哪个价格,这里面涉及到价格确权的问题,现在有七八个价格,我到底该用哪个价格,哪个价格更偏重于知识,这对医保来说也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东西,现在人社部采用的方法是到各地方来处理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碎片化的倾向和多样化的局面,这样的情况下,药企怎么去适应,而且在设计上医保支付价怎么设定,如果每个药品都给它定一个医保支付价有意义吗?没有意义,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做的,换了一个名称而已,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同类产品的情况下做医保支付价才有价值,是为了控费,是为了让他们不要用价格高的药品,而是用价格低的,就是这个道理。

  问题就来了,如果说我们的设计上整体针对于单个产品进行医保支付价的设计,我觉得是多此一举。同一名药品用医保支付价,又来带来一个问题,你做了医保支付价之后,医生还是愿意用价格高的,老百姓还是不能得益,真正的医保支付价我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至于其他的,医保支付价是不是只有这一种仅仅针对于价格去支付,我们探索了一种医保支付费用,把三个治疗肺癌的靶向药,一个是伊瑞莎,一个是凯美瑞,一个是特罗凯,我们根据它的商业模式差不多的情况下,你用这个药,我只给你报多少钱,我们定的是4万2千多块钱,因为这些靶向药都是买4个月或者5个月,我们就给你报这么多钱,当我们这样做了以后,用医保支付费用而不是用医保支付价来探讨这种模式的时候,现在已经是11月底了,通过这11月的反应来看,效果非常好,效果好在哪里,你的价格弹性空间出来了,医保支付价差几毛钱,几天时间,差几十块钱他没有关系的,但是如果一下子差几万块钱,这个时候就有价值了,它的牵引作用就出来了,最后导致什么结果呢?最便宜的,老百姓负担最轻的药那个药就是国产的凯美瑞,2/3的人是用它的,而进口的两个药,伊瑞莎和特罗凯两个加起来才是它的一半,2/3都是医保支付费用偏低的国产药,通过这件事情,我反复讲,15年前、15年后,做医保支付费用和医保支付价的实验,我感觉医保支付价需要一些条件,需要一些空间,如果没有一定的空间,比如基础确权的问题,比如价格空间的问题,它做了也没用,最后是白做,折腾药企。做了以后,如果你设计不好,将来风险可能转嫁到自己身上去,老百姓的负担下降。我们评判任何一项改革,我们立了一个规矩,任何一项医改有三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群众的负担下降,这是第一个金标准。第二个标准医疗质量要上升,医疗服务质量要提高。第三个标准可选择性要增加,凡是透过其中任何一个标准,都不能是完全成功的。三明模式在这三个问题上全部是失败的,我就用这三个标准来卡你,你全是失败的,所以三明模式是失败的。

  看来医保支付价是一个系统工程,还得要用很好的管理工具。但非常令人担心,三明模式到2015年底要培训2千位公立医院院长,到明年上半年要再培训6千位公立医院院长,如果大家都按三明模式去改变,药价得压到什么程度,综合价格能不能见成效,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我想请朱教授给我们解答问题,这个问题有难度,在研究医保支付改革、支付标准的办法当中,里面提到一句,中央定规则,省级政府定政策,区域统筹定标准,我看了这话以后,马上头就大了,为什么头大了?因为朱教授是研究公共问题的,对这个问题,您觉得这个政策的制定和目前的产业环境怎么能够让政策定得更科学、合理,或者提出有效的建议呢?不然药厂不是研究药品怎么研发、生产产品了,我们就研究政策,怎么攻关了,这个问题很严重。

  咱们知道医改有一个说法叫三一联动,医药行业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但还有各种不满意,这个地方我得对于会长表达一个敬意!2000年的时候是经贸委放开制药行业对民资,或者是对外资,后来迅速国家医药行业实现了市场化,今天的兴旺发达和这是相关的。今天的全民医保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当然也有很多矛盾,但也是一个很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但三一联动,唯一这三十年公立行业隆重,医生铁饭碗的格局没有改变,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医保上,也不在医药上,而是在医改上。今天于会长讲了关于医保支付价的事情,刚才白会长和于会长表达了不太一样的观点,三位老局长都是好朋友,对同一个政策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做政策其实很难。人社部用医保支付标准,这个事情是人社部不愿意干的,是被逼干的,我前面说它干不成,现状就是如此,坦白来讲,用不同的药品定不同的支付标准,这是一个现实。

  回到您的问题,也可以说人社部它在承认现实,但国际经验看,医保一般是中央定大政策,然后在一个统筹区域定一个标准,经办单位确定支付方式,这是德国、日本的经验,德国的社会医保由143个疾病基因组成的,日本社保更多,他们其实多不是统一的,所以经办单位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情况,台湾地区相对来说整个台湾统一,但是台湾还没有浙江大,所以人社这么做,人社部的定位,在社保体制下,人社部门是政策制定者,和行业监管者,具体办事应该交给具体经办者,我理解段部长在表达这样一个疑虑,中央推出政策,每个区域各自制定具体的办法,国家统筹区域大概有380多个,不到400来个,一般是以一线为统筹,市的不多,只有4个直辖市是统一的,我得一个个去谈,公关费用或者是什么费用得多大。这是坏处。但是你注意到好处了吗?有的地方干的很烂,也有地方干得很好。

  各地探索的好处是有的地方可能堵得不好,有的地方可能堵得好,咱们这30年的经验是允许地方去试,试的不好的,中央叫停,试的好的,中央推广,这是改革成功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对党和国家来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坐在北京办公室的人制定一个统一政策,如果你觉得和方向吻合了,皆大欢喜,如果不同,各个地方公关的机会都没有了,就把大家搞死了,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即便符合一个地区,也不符合另外一个地区,刚才我说了三位老局长,关系都很好,但是观点不一样,政策就是应该这样做,这正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成功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大家是累一点,但是在这么大一个国家里面,你光想13亿人的市场,不想13亿人带来的复杂,况且大家的利益需求不一样,于会长的意见有点代表国内药企的利益主张,但是外资药企大部分是中国的,你们既然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利益诉求,你们就去找和你们利益诉求相同的地区探讨适合你们的模式,我倒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做法。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但是给了大家一个比较好的解释,确实医改问题是困难的,也是系统性的,但是医改支付标准还是向市场前进了一大步,毕竟医保基金是市场的主体,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医保支付标准的制定,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下面想请于会长谈谈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办法对医药行业的深刻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医药企业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会受到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会随之而来进行一些转变?

  朱教授,我谁也代表不了,自己代表自己。我说这样几句话,因为时间不早了,第一是重复我上午发言中的一句话,叫药品的质量、价格、品牌、信誉均为市场竞争要素,交给市场。有没有区别?肯定有,但是你可以让法定部门去宣布,通过科学的方法,比如一致性评价,说谁一致,谁不一致,你宣布,但是市场主体的权力你不能侵犯。

  是的,交给市场。药监局说了,我们要求国外来中国报批的首先要承诺不高于周围哪个国家的价格,这是瞎扯,他来报批为什么要向你承诺价格呢?国家价格是放开的,你为什么要求我承诺呢?这就不用说了,这四个要素是市场要素,交给市场。和它一样的一件事情,就是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到现在15周年了,15年来失望多于希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药品买卖是市场交易行为,是微观经济活动,是行政权利不应干预的事情,但是现在或者以前干预了,政府一再讲,政府不干预微观经济,应该纠正过来,我们希望早日纠正。

  第二句话是课本上的一句话,叫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我们说今天的支付价不能忘记药品价格管理走过来的十多年历史,这都是见证人,过几年都不再了,我们也是跟你一起走过来的,一路吵架过来,但是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们不能忘记这样一段历史,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从2005年左右就开始争论,药品的价格要不要你们管,你们能管吗?你们为什么不放开,大概就是这样,不同意见一直争论到2015年,到今天霹雳一声响,谁也不要争,党中央确定翻开,我们谁说了都不算。但这个过程,很漫长,用了十年。当时的过程挺复杂,就不多了,单独定价、优质优价,还有一些七七八八的办法企图要出台的时候,这是四五年的事情,现在已经划了一个句号,这样的事情如果你不管,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不管,便是晴天,我觉得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你看现在放开了,谁都不知道政府要放开这件事情,可能他们内部人知道,有什么大的动荡吗?医药市场很稳定吗?谁一下子把钱砸进去,可能吗?要相信市场的力量,这是一个例子。反过来说到支付问题,因为我们支付是外行,我们没有做过支付,就是看这件事情,想这件事情,联系在一起,我在想一个道理,如果你要定规则,一定要透明,一定要公开,一定要可追溯,不能自由裁量,我们比较痛恨的是用各种理由制造自由裁量权,是很闹心的一件事,最后的结果是代价是非常惨痛的。我们说得挖苦一点,这个部门的同志也绝不会比那个部门的同志优秀多少,我们那5位也都是优秀共产党,才提到领导岗位的,他不是普通的,一定是非常优秀的,才提拔到那个岗位,最后也是一样,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在行政管理中,在规则制定中,自由裁量权越大,问题越大。所以我不希望有这么多的自由裁量权,你认为谁应该多支付,你认为谁应该少支付,你找点理由,说他质量好,你别说质量,要药监局来说,让买方自然知道他应该买谁,不买谁,其实社保部门有一个天理,这个天理就是说我就这些钱,你说多好听的话,我不可能超出我的收入,我量入为出,对不起,我就这么多钱,只能办这么多事,这是最大的事,其他的挂了这么多钩,挂钩得非常模糊,非常模糊就容易产生自由裁量,产生自由裁量,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我想说两句,刚才听了于会长的话我有点思考,于会长说交给市场,我们的市场正常吗?市场要素都具备吗?我一直认为药价的三个核心要素一个是质量,一个是数量,一个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对药价的影响非常大,我们的临床应用还没有改革,道德风险高起,医院的主体性很强,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很理想的市场条件。量价挂钩,价格是量价博弈的结果,我们在哪个层面上存在量价博弈了,你们说招采挂根本就不是量价博弈,它是虚假的量,三个市场要素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你还要把它交给市场,就会出现很大问题。我不赞同这点,我觉得现在市场是扭曲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市场要素根本不起作用,我觉得医院就是一个改革黑洞,所有的改革到医院很可能全给你吞噬掉,这就是现状,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还是有点担心。

  观点很犀利,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政府定价,医药市场的垄断性,不健全性是扭曲的,还有一种观点是认为一切经营活动都应该交到市场中去,医药行业也不例外,这都是一些问题、观点和探讨,我们都可以探讨。看看台下的企业家和代表有没有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给两个提问的机会。大家有没有哪些问题可以问问台上的嘉宾,非常难得。如果有的话,写条也行,或者举手也可以。大家可能对医保支付的制度改革很期待,又很忐忑,但是更多可能还不太了解,所以有些问题提起来可能会有点吃力。我稍微用一点时间给大家说一说我学习的体会,很简单,如果大家提不出来,以后再提。

  第二是控制总费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主动降低采购价,这个问题还是很大的,医院就完全在招标以后,进行二次议价。多方参与,包括医保机构、参保人员、中介机构等等,听起来科学,但是执行起来不容易,但是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是一个方向。

  第四是医药市场机制如何形成,医药行业的市场机制和药品的市场机制应该怎么形成。医保支付标准核心是价格的形成机制,而难点是如何来形成。机制大家都清楚,难点是如何来形成。

  第五是初期按不同厂家的药品分别制定标准,未来按通用名统一制定,这当中,就要解决跟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包括药品差比价、质量缩小差距等等同步进行,否则确实不好界定。

  第六是制定支付标准,需要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采购价,大家注意听,我今天说了几遍实际采购价,不是中标价,采购数量与招标价是什么关系,我们需要搞清,实际采购价、招标价、医保支付价三个价格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研究,是统一的吗?还是差距较大。

  第七是先从用量大、费用高的产品先启动,怎么界定用量大、费用高,其他的产品如何界定,反而是医保大量使用的药品,这个范围怎么去界定。

  第八是具备条件的,说的有点模糊,可以引进差比价,尤其是药物经济学作用,还有相同治疗作用的不同产品,这里面问题很大,比如头孢的例子,相同治疗产品,比如治疗心肌缺血的相同治疗产品太多了,尤其是中药产品怎么比较。不同工艺和不同生产质量标准怎么控制。

  第九是支付标准1-2年调整一次,支付标准与实际标准差距较大的要实时进行调整,这里面,我就问一个问题,什么是市场价,实际采购价还是招标价,调整的密度、频度有多大。

  第十一是工作机制分成两步,确定具体政策,制定支付标准,中央定规则,省级定政策,地方统筹部门定标准,有条件的也可以以省为单位制定,既可以以省来定,也可以一省多市来定。

  第十二成立标准委员会和标准核定委员会办公室,我觉得道理是行政化还是市场化,这当中怎么去进行市场化过程当中的有效监管,这是不是一个新的机构或者成为一个新的权力机构。

  第十三是各部门要统筹协调,人保部制定质控标准,卫计委完善招标,价格部门负责药品价格监控,工信部负责保障,财政部负责经费,商务部负责流通改革,这么多部门如何协调。重点价格监控低于成本价的产品,是一个讨论稿也是一个指导意见,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解析、解读,总的来说药品价格管理还是向市场化,用市场配置资源走向了非常深刻的一步,还是值得期待的。

  第十四是医保支付制度是实现健康中国的一部分,也是惠及13亿人的大工程,虽然有标准,但是还有很多变数,药企和我们应该怎么样期待和准备,这是考验我们企业家的智慧,确定了前途是光明的,值得每个人努力。不确定的道路是曲折的,需要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再次感谢台上5位嘉宾、老领导、专家给我们做的精彩解答。

全网最佳IP代理服务商- 9.9元开通-稳定的代理服务
如果您从事外贸、海外视频博主、海外推广、海外广告投放,欢迎选择我们。
让您轻易使用国外主流的聊天软件、视频网站以及社交网络等等

相关文章

谷歌浏览器 要翻墙吗

  受美国国家安全局(以下简称“NSA”)数据监控丑闻的影响,谷歌已启动一项计划,将对各个数据中心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谷歌去年就制定了这一...

翻墙怎么用谷歌看电影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在全球关注网络安全之际,谷歌宣布其安全进入密码(安全密钥)已被使用超过十亿次。   作为世界密码日活动的一部分,谷歌强调了其...

谷歌不翻墙进不去吗

  在网上处个闺蜜竟然遇到“大灰狼”、与异性社交却被发帖造谣污蔑、刷家长的卡在直播间“激情霸榜”……出生于网络时代的“网络原住民”们,面对潜在的危险和诱惑,该如何“机智求生”?5月30日,...

翻墙必须有谷歌吗

  IT之家 7 月 4 日消息,安卓版谷歌 Chrome 浏览器即将迎来一项新功能:自动移除网站权限。这项新功能已出现在 Chrome 安卓版 Canary 测试频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