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翻墙谷歌邮箱
LaMDA支持的对话式AI首秀即翻车,砸得公司股价一日蒸发千亿美元,至于后续如何,还待观察。
百度、京东、腾讯摩拳擦掌,复出的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也来“卷”,但谁能动真刀真枪,目前也还没有答案不用翻墙谷歌邮箱。
也正是在这种众声喧哗的热闹中,一股清流被越来越多人发现:ChatGPT for Google,一个把Google搜索和ChatGPT放在了一起的插件,一个目前为止ChatGPT最大插件,用户已破百万,而且还是由一支中国团队开发的插件。
简单来说,通过它,只需在搜索框中照常提问,页面上就能同时出现搜索引擎和ChatGPT两方给出的答案,无需切换网页。一言以蔽之:成年人不做选择,Google和ChatGPT同时要。
启动插件后,打开Google搜索引擎(实际上百度、Bing、DuckDuckGo也可以),搜索框旁就会同时出现一个小框。
你在搜索框内输入文字,向搜索引擎提问时,插件也在调动ChatGPT,为同一个问题提供来自ChatGPT的答案。
除了提供的实用价值,“最大ChatGPT插件”还靠整体的产品体验取胜——插件响应速度迅速,框中内容几乎可以做到和左侧的搜索结果同步呈现,不过偶尔也会延迟2、3秒。
而且这种体验,在目前ChatGPT本体爆满、需排队登入的情况下,更加显出优势,另外也没发现ChatGPT拥堵情况对插件效果和速度的影响。
既满足了ChatGPT用户的渴望,但又通过Google搜索兼顾了习惯。而且客观来说,ChatGPT目前还只能参考使用,在一些问题上还会胡言乱语,需要搭配搜索引擎佐证才更可靠。
反正一个插件一用,整个过程都不用在搜索引擎和ChatGPT两个网页之间切来切去,免去许多烦恼。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这插件现在免费可用,(还要什么自行车)。
有意思的是,把ChatGPT和搜索引擎结合起来的念头,这个插件背后的开发者,可能跟微软-OpenAI想得一样早。
很快,插件在GitHub、Hacker news上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热度节节攀升,很快扩散开来。
如此这般的兵贵神速,背后自然离不开出生即开源带来的精神认同,诸多程序员、工程师和极客群体,很快成为了核心用户。当然,开源这个决定,同时也含有对浏览器安全性的顾虑和考量。
量子位获悉,ChatGPT for Google会进一步把用户增长、产品体验趁热迭代,以及也不排除未来商业化运营的可能。
即便如此,在一众当前加码ChatGPT的项目中,不论巨头还是大佬创业,ChatGPT for Google都已算是一枝独秀了。
首先自然是庞大的用户群体给出的底气:“Loved by over 1,000,000 users”被放在官方推特账号简介中。
ChatGPT平地炸开第一声惊雷,话题热度刚刚冒头时,原开发者就果断入场。外界对ChatGPT天然的关注度加上后续发酵,自然而然带来首批用户增量。
同类插件的头部玩家中,Merlin和Jasper在谷歌商店的用户总人数相加,都不足以与ChatGPT for Google用户量相抵。
用户数量2万余人的ChatGPT Assistant,需要手动选定文本,才能触发插件向ChatGPT索要答案的功能。
New Bing目前呈现出的产品形态是搜索引擎与ChatGPT的整合,虽然生成的答案会带上参考资料的链接,但也需要用户个人亲自核实。
New Bing还不是AI对话整合进实时搜索的顶配;Bard出生即被嘲,与谷歌引擎集成尚有时日。
举个例子,当你在搜索框输入问题后,插件小框弹出的回答,可以来自ChatGPT、Bard、文心一言等多个对话AI对问题的回答,提供更多参考答案,任君挑选。
接下来,针对国外网页生态,ChatGPT for Google会增强插件与各个功能性网页结合的能力。
比如写Gmail时,不用切换到ChatGPT网页,在输入框里输入需求,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的邮件秒速生成。
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言及ChatGPT for Google出生故事时,用词是“原开发者”。
插件的原开发者,其实是即刻App的工程师,挺极客一人,用业余时间产出了ChatGPT for Google。
深远考虑后,原开发者与朋友一拍即合,将ChatGPT for Google“托付”给了朋友拉起来的一支队伍,即现在的背后团队。
此后的产品升级、商业化运营,都交给团队来办,自己则转为类似顾问的身份,对发展方向和可能出现的bug提提建议。
目前,ChatGPT for Google背后集结的是一支全华人队伍,统共10个人,都base国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