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翻墙教程
雷军在前几天的发布会上说,小米6是小米七年历史上的巅峰之作,而理由呢?大多给出的都是性能上的指标。
从IDC给出的数据来看,小米手机15年销量还是全球前三,到了16年就暴跌36%,滑落到第五。也难怪知乎上会有这个浏览量近百万的问题:为什么小米手机卖这么便宜销量还暴跌?
其中最简单的一个逻辑是,因为智能手机本身的市场不行了。但事实上呢?通过下图可以看到,过去两年智能手机的整体出货量还是在增加的。
所以,我们还是要从小米本身去找原因,而不是归结于整体的市场环境。而且,其实从更根本上来说,知乎上这个问题本身的逻辑就很奇怪,太多的人认为“卖得便宜,销量就不应该太难看”,好像卖得便宜,愿意掏钱的用户就多了。
这几乎是所有CEO都梦寐以求的一张报表。然而从2011年开始,黑莓的营收额逐渐从150亿一路下跌,到2017年2月,它的市场份额正式跌至0%。
就像iPhone有AppleID一样,黑莓手机也有自己的BlackberryService。2006年,黑莓公司每卖出一部手机,就会有0.7个人注册BlackberryService,也就是成了它的新用户。而这个数字在2011年跌到了0.37——换句话说,这时候的黑莓,每卖出2.7部手机才能得到一个新用户。这背后其实隐含的是鸿蒙翻墙教程,绝大多数的黑莓手机,都是被已注册过的老客户买走了。
为什么新用户变少了?原因很简单,黑莓没有令人尖叫的新产品了。同期的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在抢夺黑莓老用户的同时,也在吸引着更多新用户。
作为一家要给投资者交出满意答卷的上市公司,黑莓管理层能怎么办呢?一个不难做出的决策是,降价。而为了维持利润,在降价的同时,黑莓只能不断压缩成本,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研发费用。这就是导致黑莓产品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源。
而一旦企业的产品销量增长缓慢,甚至到了不得不依靠降价提振销量的时候,公司看似还有低端市场可挖,实际上不过是在饮鸩止渴。
因为降价只能刺激暂时的销量,无法创造更多的有效需求。一个原本就对这个产品无感的人,很难因为价格降下来了就成为新的拥趸。
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一些CEO看到降价后带来了销量提升,就乐观地认为是自己开拓了增量市场,进入到了一片新的“蓝海“。实际上,他只不过是在加速消耗作为存量的潜在用户群。
发现没有,如果只在价格上下功夫,而不是开发让人觉得惊艳的新产品,即便能带来短暂的效果,未来呢?
既然黑莓模式宣告“破产”,那产品陷入增长停滞阶段的公司们,到底该怎样跳出“死亡螺旋”?我们可以从Apple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现金牛说明了,当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相当高,但是增速慢,这往往是成熟、并且可以持续获得最大利润的阶段,它代表了一家公司当前的辉煌;而问号的意思是,这个产品虽然当前市场占有率很小,但是增速极高,未来可能成为爆款,它代表了一家公司可能的未来。
我们来看下iPhone和黑莓产品的收入对比曲线年的时候,黑莓在手机市场上志得意满,当时的黑莓手机就是公司里的现金牛,管理层从中获得的利润不可谓不丰厚而以那时候iPhone的盈利状况来看,它根本没有资格成为巨头黑莓的对手。
再说回小米,现阶段小米的现金牛自然是手机业务,而且,为了挽救这头现金牛,小米已经做出了各种尝试。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叫做“米家”的智能操控平台,当时的App总激活设备量超过5000万台;日均同时在线万台;日均自动化场景执行12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