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翻墙会被抓么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也拉近了我们与外界的距离,但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形势也同样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网络“翻墙”就是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种违法行为。
所谓的网络“翻墙”,是指绕过相应的IP封锁、内容过滤、域名劫持、流量限制等,实现对网络内容的访问。通俗来讲,就是绕开我国的法律管制,浏览境外服务器的相关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的网页内容。
只要使用了“翻墙”软件,不管目的是什么,都属于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非法翻墙上网属于违法行为,会给予相应的处罚。
《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意“翻墙”:通过主动下载各类“网络加速器”“VPN”等工具、修改网络设置等行为实现登录境外网站的目的。
无意“翻墙”:在不了解软件实际运行原理情况下造成“翻墙”,例如下载使用“网游加速器”,或在网游平台中登录“美服”“韩服”等与境外玩家对战,还有下载安装涉黄、涉赌等不健康App,软件后台都会进行“翻墙”。
违规越界“翻墙”上网,热衷“政治野史”“惊天秘闻”,受反动思想渗透蛊惑,沦为错误观点的“二传手”。
各类新型网络“翻墙”工具不断升级翻新,加密程度高、隐秘性强,已经成为拉拢策反的重要手段。同学们须提高警惕,严禁注册“推特”“电报”等境外社交网站账号。
网络“翻墙”被很多违法犯罪分子利用,引诱网民参与网络赌博、非法借贷、吸毒嫖娼,引发刑事案件和自杀问题。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军队有关条令条例也对处理“翻墙”上网行为有明确规定。“翻墙”就是违法违纪!
案例1:近日,广州某大学生使用“翻墙”软件访问某学术期刊网站,并使用信用卡在该网站下载付费资料,随后,其信用卡被盗刷约3万元。
案例2:宋某是某高校在校学生,注册浏览国外网站后陆续收到来自反华政党发送的电子邮件,宋某对相关反华内容进行浏览电脑翻墙会被抓么、转发和评论。在深入侦察固定证据的基础上,国家安全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相关规定给予宋某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案例3:河北某高校学生田某,长期收听境外反华广播节目,浏览大量有害政治信息,形成反动思想,伙同境外反华敌对势力人员,炒作多起热点敏感案事件,累计向境外提供反宣素材3000余份,刊发署名文章500余篇。最终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抓捕归案。
1.信息安全风险:“翻墙”过程中,可能遭受黑客攻击,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较为活跃,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更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2.观念侵蚀:境外网站内容不受监管,可能包含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触不良信息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3.学业影响:“翻墙”行为可能导致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娱乐活动,影响学业。大学生本应以学业为主,过度沉迷于网络娱乐可能导致学业荒废,影响未来发展。
4.法律风险:“翻墙”行为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应该遵纪守法,避免因违法行为而影响自己的前途。
5.人际关系风险:“翻墙”行为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上过度投入,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这可能会对同学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尝试翻墙访问境外网站,以免触犯法律,影响自己的学业和前途。
2.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自己的隐私,避免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积极向身边的朋友宣传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