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以后还不能用谷歌
为加速厚植冰雪优势,释放冰雪红利,多地正密集出台一系列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新政策,助推冰雪“冷”资源变为经济“热”引擎。
今年以来,冰雪经济以磅礴之势席卷全国,相关产业融资规模不断攀升,企业注册数量同比大幅上扬,“冰雪热”一浪高过一浪。北京蚂蜂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蜂窝”)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地“冰雪”“赏雪”相关热度近一周(11月27日至12月4日)平均涨幅超过50%,“滑雪”平均热度涨幅超过100%。其中,冰雪之都哈尔滨成了冬季旅游热度提升最快的城市。
哈尔滨作为世界闻名的冰雪旅游胜地、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冰雪文化城市,在全国冰雪经济的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了解,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雪景观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而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则将于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在哈尔滨举办。
近日翻墙以后还不能用谷歌,《证券日报》记者深入哈尔滨、大庆等地,实地探访亚冬会比赛场馆、中央大街、数字龙江智算中心等,试图立足“尔滨”看全国,寻找冰雪经济的“流量密码”。
记者在哈尔滨体育学院的综合馆(以下简称“综合馆”)内看到,运动健儿们正为亚冬会紧张备战,多部仪器正通过视频同步采集着数据,场馆内以5G-A、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的智能设备已调整完毕,未来将应用于亚冬会赛事。
“哈尔滨正在持续引入新技术以打造冰雪新经济。我们已经在综合馆以及旁边的速滑馆部署了5G-A网络,采用双链路等机制确保网络延展性。”黑龙江联通哈尔滨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副经理张君毅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5G-A和AI技术将在赛事指挥、媒体转播等环节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网络运营商还与企业联合实施了立体组网及天空一体化演练,结合毫米波技术,增强冰雪场景下的网络综合能力。
马蜂窝数据显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近一周(11月27日至12月4日)热度环比上涨150%。中央大街客流量持续增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2024雪季,哈尔滨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00%,实现旅游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500%。
大量游客同时联网,给通信基站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新型通信网络技术为这座冰雪之城搭建起了坚实的“通信桥梁”。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游客频繁地拍照、上传视频,现场直播不断。对此,网络运营商在热门景区铺设了5G-A网络,确保游客手机网络的畅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三级经理阚莹莹指着街道上的新型基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技术正加速中央大街等场景数字化转型,黑龙江目前正在全省上线G-A‘套餐’,促进冰雪经济和智慧旅游发展。”
自哈尔滨承办亚冬会以来,哈牡高速铁路沿线个,亚布力滑雪中心增补5G基站9个,实现信号升级。此外,亚冬会执委会办公场所及多数热点景区均完成5G-A网络部署,集成大模型算法。
“围绕通信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系列布局,不仅是黑龙江对智慧冰雪赛事、旅游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也是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这一冰雪‘热效应’正从哈尔滨自北向南加速辐射至全国多地。”中科(黑龙江)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栾红燕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初发布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我国冰雪竞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
另据了解,随着近年来全国多地相继推出支持性政策,力促冰雪产业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例如,黑龙江围绕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近日印发的《黑龙江省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冰雪经济主要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融合发展,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增长点,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
“哈尔滨持续做强冰雪装备园区,扩大产业虹吸效应,完善冰雪基础设施,培育冰雪新型业态,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冰雪实践之路。”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哈尔滨外,作为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北京也积极将相关场馆盘活。其中,“冰丝带”“雪飞天”等场馆已举办了多场国际级和国家级的雪上赛事。
江苏等地虽冰雪资源有限,但通过引进技术和参与产业,推动冰雪发展。广州举办冰雪主题及室内活动,湖北、贵州融合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发展冰雪旅游,山东威海、福建等地在冰雪装备制造业上下功夫。上海、成都、杭州等地则升级基础设施、结合当地特色,探索冰雪经济新模式。
“当下,多地正通过整合冰雪旅游、文化和体育等多种业态,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冰雪产业链,冰雪经济的市场潜力有望得到全面释放,中国正在打开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随着多重利好的持续推动,我国“北冰南展”趋势愈发明晰,冰雪产业已经成为了多地的“香饽饽”,这一发展势头也吸引了众多“新玩家”涌入赛道,带动融资市场“热”起来。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冰雪经济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近十年间累计增长近5倍。在2.5万家相关企业中,产品实现出口的企业数量已达数千家,相关上市公司超30家。
在投融资市场,北京岁月桔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冰雪赛道历年来累计发生融资行为59起,特别是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相关融资数量和规模明显增多。冰雪产业生态链条持续扩容,“冰雪+”消费新场景纷纷涌现。
值得关注的是,冰雪产业迅猛发展之际,产业运营痛点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从整体产业发展来看,尚需应对人才匮乏、地域资源分布不均以及非雪季运营困难等问题。
“我国冰雪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仍待完善规则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产品国产化并提升附加值。”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国内冰雪产业市场参与者众多且分散,高端领域面临资金和技术壁垒。在林伯强看来,冰雪产业链发展需引入多元资本,激活优质资源,鼓励民资和外资参与,并推动产业链在国产化和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
另据了解,冰雪装备、赛事、文旅等相关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相关细分产业,并与通信、科技企业联合引入AI等新技术,共同攻克难题。相关企业不仅迎来订单增量“快速跑”,也在加快推动雪装备、雪文化“出海”。
例如,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赛事运营方面,公司正在针对技术难题引入新合作方,通过打造赛事IP等方式,推动冰雪产业发展;三大运营商则在多地打造“黑科技+冰雪”数字馆,并与当地企业联合打造算力中心集群,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AI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