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翻墙看国外直播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红色旅游氛围十分浓烈,话题层出不穷。延安、井冈山、遵义、西柏坡等“老牌”红色旅游地热度攀升,吸引诸多游客前来,感悟精神力量。我省的革命老区也不例外,临沂沂南县的沉浸行进式演艺节目《跟着团长打县城》《重走支前路》火爆全网,网友表示:“假期都结束了,怎么不让我早点儿刷到。”
近年来,红色旅游人气高涨,不断刷新市场纪录。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书写红色基因传承的精彩篇章。
探访革命旧址,缅怀先烈。观看红色演艺,感悟革命精神。重走信仰之路,寻觅历史足迹……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人们接受思想洗礼、补足精神之钙的同时,也可在青山绿水间悠然自得,获得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从萌芽到火爆,红色旅游一路高歌猛进,精品不断。
作为新中国的摇篮,延安意义非凡。社交媒体上,来到延安旅行的人们将这一行程形容为朝圣之旅。宝塔山巍巍屹立,延河水奔流不息。顺着延河一路走,两岸满目苍翠。宝塔山犹如一座精神坐标,看到它就像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红色旅游的底色是红色。它以红色资源为内涵,包括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重要旧址、遗址、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红色资源,重要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等可移动红色资源,以及文艺作品、口述记忆等非物质红色资源。
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是红色旅游火爆的底层逻辑。延安红色资源深厚,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中国共产党从低谷走向高峰,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孕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革命旧址与文物。如今,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南泥湾等,串起游客读懂延安精神的旅游路线。
还原历史的每一处细节,重温红色故事,深化红色记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红色旅游的题中之义。
记者看到,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包括不少自由行游客。中共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内至今保持原貌,礼堂后墙毛泽东为大会题写的主题词“同心同德”格外醒目。“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讲解员介绍。79年后,越来越多的人专程抵达这里,汲取信仰的力量。
通过探访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游客更直观地看到革命先辈奋斗的环境,真切感知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广大游客对红色旅游的热衷与期待,在消费端显露无遗。年轻人云集的小红书,有关延安的旅游攻略高达2万篇。据《2023年上半年度红色旅游消费报告》显示,18岁以下出游人次占比16%,18-35岁游客占比50%,35-55岁游客占比20%,56岁及以上游客占比14%,除客群年轻化趋势外,红色旅游用户的亲子出游趋势凸显,占比36%。
红色文化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也是历史创造的结果。红色旅游的核心是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革命精神,接受红色洗礼,从而达到教育和启迪的作用。作为中国旅游特有的形式,红色旅游与一般的享乐旅游不同,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金伟认为,红色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旅游,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精神性体验活动。因此,仅靠红色文化价值吸引游客,采用单纯的参观和游览,还不足以支撑起这一重要的旅游形式。只有创新红色文化的诠释、拓宽红色旅游内涵与外延,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大众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作为历史再现的重要载体,场景化的“历史教科书”,红色旅游与游客双向奔赴,驶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当然除了延安,不少城市同样在依托红色资源等方面各显身手。比如,红色革命老区临沂提出“以红带绿,以绿映红”,擦亮“亲情沂蒙·红色临沂”的旅游品牌。其中,沂南县大力推进红色+情景演艺,《沂蒙四季·红嫂》《妇救会》《跟着共产党走》等沉浸式小院演出创新观演形式,颇有看点。而此次爆火的《重走支前路》《跟着团长打县城》,就是由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融合实战演艺与戏剧情节,游客变演员,景区变战场,跟随NPC的脚步,沉浸式体验全程,瞬间“穿越”到了那个军民同心、艰苦卓绝的战争时代。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透露,《跟着团长打县城》在国庆期间爆火,每天表演两场,有1000多名游客参与。
对待红色旅游要走心,更要关注效果的“入心”。现实中不乏一些短板显现,有的红色旅游消费市场比较单一,主要以组织学习、公费学习为主,对于年轻旅游群体的吸引力较弱,活力不足;有的地方开发形式相对刻板,内容呈现、产品供给同质化;还有的地方并未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呈现出碎片化、生硬化特征,宣传营销手段落后,整体缺乏竞争力。这些问题如果不重视,将会严重阻碍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发挥。在这一方面,应该多多汲取优秀项目的经验。
奋力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旅游拥有更多种“打开方式”。在这一方面,延安样本给出了一些宝贵经验,杜绝千篇一律的走马观花,当地立体、多元的红色旅游产品与服务为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新业态、新体验、新玩法层出不穷。
在红色风景之上新增更多消费场景,沉浸式体验成为延安红色旅游的主流。在金延安景区,运用AR等技术手段打破时空界限,观众仿佛一下回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老街。不仅如此,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景区推出了大型红色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串联《落脚·延安》《事变·破晓》《百花齐放》《艰苦奋斗》《东渡·解放》《歌唱祖国》六个场景,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大生产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电脑翻墙看国外直播、转战陕北东渡黄河等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浓缩其中。突破了传统参观场馆旧址等模式,通过行走式的观看形式参与,游客获得了多重感官体验。“效果很惊艳,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情景与教学课,100多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让我深度了解延安时期艰苦奋斗历程。”观赏完演出,来自江苏的游客宋斌告诉记者。
拓宽红色旅游边界,红色+研学、红色+农旅、红色+影视、红色+康养、红色+阅读等模式,延安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在南泥湾,川流不息的大巴车送来一个个旅游团。南泥湾的植被覆盖率已达87%,千亩景观稻田犹如一幅巨型画卷,吸引游客拍照打卡。延安炮兵学院、红楼干休所等红色景点焕然一新。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虫鸟鸣唱,处处好风景。看“红”、赏“绿”,红色旅游、休闲康养、现代农业融合推进,为“陕北好江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内第一家新华书店诞生地不远处,一家“延安中国红色书店”成为网红景点,将红色文化与阅读相结合,店内采用窑洞、革命旧址等情景化设计,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每天有近千人来此打卡,购买“延安精神”有关的书籍和红色文化系列文创产品……
红色旅游既是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价值消费过程。可以看到,由传统的看文物展览,转向深度文化体验,红色旅游应该主动融入更多场景之中,延长价值链,加强文旅IP及产品开发,牵手不同业态。寓教于游的红色旅游如何更上一层楼,“圈粉”更多游客,期待更多生动的案例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