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翻墙接收境外电视
什么是数字贸易?它的内涵、范围是什么?目前国际上并未就数字贸易的定义达成统一共识。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对数字贸易概念的界定及其分类仍存在分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采取了涵盖数字订购贸易与数字交付贸易的定义与分类。数字交付贸易主要指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在此基础上电脑翻墙接收境外电视,还可按照交易标的将数字交付贸易细分为数字技术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数字产品贸易和数据贸易等。数字订购贸易则为数字化订购的商品贸易,如跨境电商等。
为什么要强调发展数字贸易?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贸易迅猛发展,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幅上升,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引擎。人工智能正在向数字贸易领域渗透并成为新的驱动力,电信、计算机和信息(ICT)服务增势尤为强劲,对可数字化服务贸易增长的贡献接近三分之一,反映了数字技术革命对贸易变革的影响和强大驱动力。
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增长最为强劲。据WTO统计,2019—2023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年均增速达10.8%,高出同期服务出口增速4.9个百分点。2023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额4.25万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在全球服务出口中的占比达到54.2%。
数字贸易规制成为国际经贸规则新议题。2019年1月,76个WTO成员启动电子商务议题谈判,2023年底已就电子签名和认证、在线消费者保护、无纸贸易、电子交易框架、电子合同等13个议题基本达成共识。至2024年7月,谈判参加方已扩展至91个国家和地区。虽然数字贸易规制在数字贸易便利化领域取得进展,但在数据跨境流动、本地化存储、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仍存在较大分歧。
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推动构建数字贸易规则。在多边谈判面临困难的情况下,立场相近的国家往往通过双边或区域协定,推动构建数字贸易规则。全球超过120个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已经包含数字贸易规则,如区域层面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国正在积极申请加入DEPA,这一协定的数字贸易规则的标准较高。双边层面的如《美日数字贸易协定》(UJDTA)和《英国—新加坡数字经济协定》(UKSDEA)等。由此可见,在多边、双边和区域层面,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数字订购贸易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2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4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同期外贸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
数字交付贸易稳步发展。按人民币计算,2023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数字技术贸易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软件、云计算服务出口保持高位增长。数字服务贸易增长势头强劲,数字服务平台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跨境支付业务快速增长,微信、支付宝被越来越多国家使用,卫星导航服务高速增长。数字产品贸易焕发新活力。数据贸易成为发展新赛道。随着社交媒体产生海量数据,数据跨境流动规模和数据贸易将快速增长,不断拓展数字贸易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中国发展数字贸易具有诸多有利条件。数字经济规模巨大,拥有海量数据资源,数字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络,加之数字应用场景丰富,为发展数字贸易提供了广阔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差距。中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数字贸易规模仅排名第七位,而且与美国的差距还比较大。数字贸易企业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足,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有待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对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加快构建的新形势,要坚持以高水平开放引领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推进数字贸易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和增强数字贸易竞争新优势。
一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建立数字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的基础制度,完善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框架。探索实施数字贸易“负面清单”与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数字服务市场外资准入。在保证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为发展数字贸易营造更为便利的环境。
二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以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为契机,推动数字贸易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同国际高标准规则对接。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实施更高水平开放措施,打造数字贸易开放新高地。探索建立“数字贸易港”,推动建立“数字自由贸易区”,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
三是以科技创新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鼓励数字智能技术与金融、保险、教育、医疗等众多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专业服务、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型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提高数字知识产权服务、软件、算法、算力等新型数字服务比重,提升数字贸易价值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四是持续扩大数字贸易合作“朋友圈”。积极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就电子支付、电信服务、ICT产品等议题达成共识。积极参与20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和区域组织国际规则制定。高水平履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电子商务规制,推进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国际互认,推进已商签的数字贸易条款按照高标准规制进一步升级。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多双边和区域数字贸易对话与合作,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电子商务务实合作。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