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设置翻墙热点
哎哟喂,这事儿可真是让人气得牙痒痒啊!最近,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通报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一名叫吴某的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竟然通过翻墙软件违规访问境外Telegram平台,下载了1亿余条公民个人信息。这事儿要是不揪出来,那还得了?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吴某吧。这家伙是某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按理说应该是个技术高手,结果却成了个“信息贼”。今年2月份,他利用翻墙软件偷偷摸摸地访问了境外的Telegram平台,在一个叫做“ling某”的群里下载了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存储在自己的移动硬盘里。更过分的是,他还把这些下载渠道提供给了其他人。这简直是把别人的隐私当成了自家后院的白菜,想摘就摘,想卖就卖。
这事儿一曝光,杨浦区检察院立马对吴某提起了公诉。最终,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说实话,这点惩罚对于这种行为来说,是不是有点太轻了?
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杨浦区检察院共受理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审查逮捕案件19件20人,起诉案件34件44人。虽然总体数量有所下降,但犯罪手段却越来越新颖。这些犯罪分子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通过买卖、交换、利用职务便利获取、非法下载、拷贝窃取等多种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再通过门户网站、社区论坛、聊天APP、网络邮箱等途径进行买卖。这简直就是一场高科技的“信息战争”嘛!
而且,这些被泄露的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除了常见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微信号、QQ号、住址等信息外,还包括职务信息、车辆信息、理财信息等,甚至还有特定身份群体的信息,比如医生的住址、联系方式、工作岗位等。这些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些不法分子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后,不仅自己牟利,还向多人重复提供或售卖,谋取丰厚的利益。购买者多从事中介、推销、保险、理财等行业,甚至有的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不法活动。他们利用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拓宽业务渠道和客源,再谋取更多的利益。这简直就是把别人的隐私当成自己的摇钱树啊电脑设置翻墙热点!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铤而走险,干这种勾当呢?杨浦区检察院对此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犯罪手段隐蔽难以侦查;二是企业行业监管存在漏洞;三是涉案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这三条原因听起来似乎有些老生常谈,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所在。
针对这些问题,杨浦区检察院建议全方位打击犯罪链条,全流程监管重点行业,全覆盖进行法治宣传,持续深入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司法保护力度。这些建议听起来挺好的,但关键是要落到实处才行。
总之,这事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了头等大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打击力度,严惩那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不法分子,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我们的个人信息才能真正得到保护,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