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自带翻墙吗
对于那些发达国家,要想在敌国实现政治图谋,100年前,是组织一场世界性大规模战争;50年前,是筹划一场核战争;10年前,是发动一场信息化战争;现在,可能是无声无息地开展一场网络战争。
互联网有着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可以载舟,可以覆舟”。2002年,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报告就指出:“在印尼,苏哈托专制政府没有有效控制住互联网,民主派利用互联网进行协调和组织,推翻了专制政府。”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颜色革命”中,由一些组织和个人操纵的网上信息发布和舆论制造,在串联闹事、鼓动民众走向街头推翻政府中起到重要作用。里根在1989年宣称,“芯片将会摧毁极权主义”。克林顿就任总统后称,对互联网的控制是把果冻钉在墙上白费工夫。1999年,布什说:“一旦互联网占据了中国,想象自由将会如何飞翔。”
美国著名“非暴力革命”专家马克帕玛对“颜色革命”的定义是:“提起政变,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这样的画面:示威者占领议会大厦,从大厦的窗子里飘出充满硝烟味的滚滚浓烟。可是这些画面也许要永远停留在想象中了。因为,事实上,如今占领议会大厦和取得整个国家完全可以不费一枪一弹,这就是非暴力政权更迭。”美国“冷战之父”乔治凯南曾说,只能像园丁培育种子一样以温和的、顺应发展逻辑的手段为苏联内部的变化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从“冷战”结束到现在,美国“和平演变”的方式也几度“升级”。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网络技术、股票基金等都成了美国推行“颜色革命”的工具。
美国在线透露,美国情报机构为了配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非暴力政权更迭”策划的机构“爱因斯坦研究所”的活动,针对年轻人利用互联网、手机的偏好,专门开发各种最新通信工具。美国兰德公司把这种战术称之为“蜂拥而至”,意指年轻人通过发送短信或互联网互相联系,蜂拥聚集在一起,听从更迭政权的命令。
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一直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研究著称,他们认为随着互联网、手机短信的兴起,蜂拥而至的“愤怒青年”变得更为有利可图,完全可在数字空间中创造出政治集会效应。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先后爆发的“颜色革命”,互联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利用互联网对中国、中亚、伊朗、越南、古巴、委内瑞拉、缅甸等亚洲和拉美国家“改朝换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意图。几年前,中情局曾拿古巴做试验,以研究互联网对一个国家民众的影响力。“尽管古巴尚未向全民开放互联网,但当互联网上有人在卡斯特罗病情和兄弟接班问题上大做文章之后,古巴政府很快发现民众人心浮动。”古巴安全机构事后分析得出结论,在那段时间里,经常在网上发表“敏感文章”的人背景“不简单”,他们受雇于美国情报机构,专门在网上张贴攻击古巴体制的文章和有关领导人情况的假消息。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出现,互联网在俄罗斯、中亚、中国、埃及、伊朗、白俄罗斯、缅甸等国家和地区,正成为组织和动员抗议者的重要力量。极端组织和民族分裂组织把论坛、博客、维基百科、视频分享网站等作为教室,把Twitter、Facebook、YouTube作为活动的指挥中心。例如,乌克兰年轻的政治活动分子利用Facebook组织大规模抗议集会。
近年来,不少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指责来自敌对势力的网络威胁,认为这是造成动荡局势的重要根源。2008年以来,互联网在一系列大型和突发政治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摩尔多瓦议会选举引发的政权更迭,到伊朗大选后抗议活动引发的暴力骚乱,互联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以Twitter为代表的社会网络新媒体。伊朗大选骚乱发生后,美国一前情报官员说:“中情局突然发觉,通过互联网输送美国的价值观,远比派特工到目标国家或培养认同美国价值观的当地代理人更容易。”互联网上,美国的意识形态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几乎每一次都使发展中国家陷于被动。
但也有例外。2006年3月,白俄罗斯总统大选,反对派指责政府操纵大选,呼吁国际社会不承认选举结果,号召民众在选举结束后上街抗议。白俄罗斯政府吸取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颜色革命”教训,对反对派的街头“颜色革命”企图十分敏感。白俄罗斯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Velcom的几乎所有用户都在3月18日早晨收到了一条没有显示发送者的文字信息。这条消息称:“故意破坏分子正准备于周日晚间在十月广场挑起流血事件。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反对派和西方国家认为,这是白俄罗斯政府威胁和警告民众不要参加抗议的伎俩。
2010年4月7日,中国的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发生大规模骚乱,反对派示威者迅速占领议会大楼和总统府,宣布组建以前外长奥通巴耶娃为首的“人民信任”临时政府。总理乌谢诺夫辞职;总统巴基耶夫乘飞机前往南方家乡,不久宣布辞职。时过5年,历史重演,吉尔吉斯斯坦再次发生“郁金香革命”。这次是反对派要求现任总统巴基耶夫下台,而他曾经通过同样方式赶走前总统阿卡耶夫。
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中亚腹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国际博弈的中心之一。2005年3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爆发第一次“郁金香革命”。大批示威民众高呼口号冲进总统府。时任总统阿卡耶夫出走俄罗斯,时任总理塔纳耶夫宣布辞职。反对派领导人、前总理巴基耶夫出任总理并代行总统职务。
阿卡耶夫最严重的错误在于,允许在比什凯克开办“独立出版中心”(印刷厂),开办者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支持大众传媒中心”,由美国“自由之家”资助成立。美国国务院通过“自由之家”向“支持大众传媒中心”基金提供80万美元,用于购买设备、生产和设计印刷品。在选举运动最激烈时,政府曾对印刷厂停止供电,阻止在那里举行反对派领导人的聚会。马纳斯美军基地立刻紧急调运柴油发电机组,帮助发电。正是由于有印刷厂,从2002年12月起,所有的反对派报纸和传单都被印了出来。
就在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前一个月,反对派报纸捏造并披露黑暗内幕。特别是通过匿名网站公布了伪造的政府例会速记记录,其中有塔纳耶夫总理明确要求政府从肉体上消灭反对派代表的内容。这份伪造的文件被竭力散布在反对派网站及各种网站上,然后再被刊登在反对派报纸上。《MSN报》在选举前夜公布了耸人听闻的材料,把在建的官方迎宾大厦说成是总统夫人的新宫殿;随后又公布了所谓总统家族财产清单,对反对派冲击选举行动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被迫下台的前总统阿卡耶夫说:“有些国际组织支持并资助了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这次事件的前一周,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一封信,是美国大使签名寄往吉尔吉斯斯坦的,包含详细的革命计划。”
巴基耶夫总统上任后,吸取了前次“颜色革命”的教训,对媒体进行严格管制。但是,对网络媒体的管制往往是滞后的,2010年4月骚乱发生不久后,某新闻网站张贴了一系列猛烈抨击巴基耶夫家族的文章,称总统家族贪污公共财产。等巴基耶夫反应过来封锁网站时,不满之声已经四起。
其实,在“郁金香革命”五周年纪念之际,自3月10日起,多家媒体网站就遭到了政府封杀。3月15日,警方收缴了7000多份反对派报纸,逮捕了一家报社主编及五名记者。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会)致函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部长,要求重新允许民众自由登录互联网、允许独立广播电台恢复播音。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和吉尔吉斯斯坦地方反对派媒体也加强了有关巴基耶夫政府涉嫌犯罪的宣传。巴基耶夫政府封锁了相关网站。俄罗斯驻吉使馆马上发表声明,“关注”网络审查制的问题。4月1日,俄罗斯突然提高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的石油产品的关税,导致吉尔吉斯斯坦汽油价格暴涨,引发通货膨胀,这进一步煽动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吉尔吉斯斯坦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居中亚国家首位,政府根本无法完全封杀网络媒体。由于反对派精心组织,以及来自国外的多种势力插手,从大规模骚乱出现开始,短短几天就发生了政治“大逆转”,爆发了第二次“郁金香革命”。
2009年6月12日,伊朗举行总统大选。6月13日,选举委员会宣布现任总统内贾德获胜;当天起,其竞争对手改革派候选人穆萨维的支持者走上德黑兰街头,抗议内贾德当局在选举中舞弊,引发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的最大规模骚乱。
在这场大规模抗议和骚乱中,互联网成为示威者传递信息、发泄不满和积聚外界同情的重要渠道。个人博客、Twitter、Facebook等成为示威者交流的重要方式;Youtube、Flickr等成为向国际媒体反映德黑兰街头实景的首选载体;黑客技术被堂而皇之用来攻击政敌的网站。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罗伯费里斯称,“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在伊朗这样的国家,这么多网络工具聚合起来成为反对者彼此协调、举行抗议活动的载体”。
改革派候选人穆萨维的支持者多为城市中产阶级、大学生和商人等具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人小米手机自带翻墙吗,互联网使用普及率相对较高。为吸引年轻选民支持,穆萨维效仿奥巴马的竞选策略,通过个人网站、博客空间、《绿色话语》网站、噶拉姆新闻网(以及Youtube、Facebook、Myspace和Twitter等美国网站,宣传竞选纲领。截至6月23日,穆萨维在Facebook的支持者已超过9万,远多于内贾德的8900人。Facebook上支持改革派的“我爱伊朗”群组多达6.5万人,Twitter上“阻止艾哈迈迪”的支持者超过1.4万人。
内贾德在大选前就展开针锋相对的网络战,通过个人网站、博客和社交网站宣传政治主张。除了总统官方网站,拉贾新闻网(也是主要阵地。竞选期间,拉贾新闻网还针对其他候选人,特别是穆萨维作了一些负面报道。但与穆萨维相比,内贾德在网上的声音偏弱,原因是其支持者多在乡村和社会中下层,更注重利用传统媒体展开宣传战。
有美国学者称,伊朗选举抗议活动是“一场由精通技术的一代年轻人领导的运动”。反对派组织了一系列网络攻击,成功瘫痪了亲内贾德的许多伊朗网站、总统网站和其他政府网站的运行。Twitter、Facebook被认为是攻击主要策动地,用户能从此下载加入黑客行列的软件。英国软件设计师瑞恩凯利吃惊地发现,自己为看体育比赛而设计的软件被抗议者们用来攻击伊朗总统内贾德的个人网站。原来,为即时获得比赛最新比分,瑞恩凯利曾和朋友设计了一款不断刷新页面的软件,还把它上传到网上免费下载。现在,这个软件被黑客当成了“武器”,通过短时间内密集发出刷新指令,造成网站无法显示内容。6月15日起,伊朗大批官方网站无法打开,包括总统和重要政府部门的网站,还有几个主要的官方媒体网站。瑞恩凯利发现,自己那个原本每天点击率只有700多的个人网站在15日的访问量突然激增到4.1万,原来,有大量反对党支持者登录他的网站下载软件用于攻击,这些人有些在伊朗国内,有些在国外,他们大部分人根本不懂黑客技术,只是利用简单软件发起攻击。
反对派还通过使用社会性网站将集体影响力转化为政治武器。大选结束后,有关选举舞弊的消息通过互联网在世界迅速传播。一个名为“谁动了我的选票”(Where is my vote)的组织建立网站,并在Facebook建立空间,发布示威活动的时间、地点,张贴示威的照片及视频。截至6月22日,超过1万名用户加入该组织。
美国在伊朗没有大使馆,西方势力在伊朗也没有太多的据点,互联网便成为他们插手伊朗内政的重要通道。美国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向民众散布耸人听闻的消息,煽动民众不满情绪。在伊朗选举当晚,有短信散布消息,声称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已经通知穆萨维他获胜了。几小时后,当内贾德获胜的官方消息正式公布之后,看上去就像一个大骗局。随后,Youtube、Facebook、Twitter大量登载伊朗抗议集会的预告信息,伊朗一些社交网站和微型博客的用户也接收到一些关于政治危机和街头抗议行动的似真似假的短信。
此外,美国频频向反对派提供“技术支持”,Facebook、翻墙软件“自由门”不约而同地增加了波斯语服务,一些人还游说美国政府向技术研发组织拨款。西方的伊朗裔移民,通过国内的联系人传递了大量图片和新闻,为反对派造势。一些美国网民把Twitter注册信息改为德黑兰,以掩护真正的德黑兰用户,还有一些人帮助伊朗人突破伊朗政府的网络封堵。
一边是西方势力千方百计地“渗透”,另一边是伊朗政府强力地“封堵”,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网络战争,在伊朗动荡政局背后悄然展开。伊朗境外的反伊势力通过波斯语新闻主题网站、Youtube、Twitter,向伊朗境内有系统、有针对性地传播不利于伊朗政府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形象的信息,而在其背后,美、英等西方媒体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成为这些网络攻击的最有力的炮弹。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