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电脑用什么翻墙
央广网北京5月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上网似乎成为公众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面对随时随地的上网需求,各类蹭网移动应用程序相继出现。使用这些程序,网友不需密码即可连接他人的无线网络。这种看似方便的上网方式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风险。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针对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作出专门通报。通报称,移动应用程序“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具有免费向用户提供使用他人WiFi网络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网络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发现两款移动应用程序具有共享用户所登录WiFi网络密码等信息的功能。目前,已要求上海市、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开展调查工作,将在核查的基础上,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表示,随着大家对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视,蹭网类移动应用背后的风险逐渐显露。他建议,在任何一个网络系统中,如果不是网友自己特别了解的系统,则不要在所蹭的网络上进行敏感信息的操作,比如登录重要的信息账号,尤其是银行账户等,否则信息泄露的风险非常大。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认为,这种蹭网移动应用服务方式本身不合法。因为侵入别人的WiFi账号当中,使用别人付过费的WiFi服务,但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和许可,且不论会否侵犯别人的财产权利,这样一种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WiFi账号的方式本身不具有合法性。而且这些违法的服务本身可能潜藏巨大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因此最好不要贪图便宜,不要去沾别人的光,搭别人的“便车”,因为这也是不道德的。即便没有一个明确的依据来判断到底怎么惩罚,这种行为也不应当被提倡或者应当被禁止。对于蹭网类移动应用的主体而言,谁是开发运营软件的主体,谁就最应该被规制。
对于在相关网络违法者的处罚方面,胡钢介绍,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其中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有专章规定mac电脑用什么翻墙。网络经营者有明确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如果不履行义务的,或者是明显的违法行为,包括侵犯个人信息等行为,提供比如广告推广、支付等技术协助的,都会被认定为重大违法乃至犯罪行为。通过非法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网络安全法》规定,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他认为,无论是从民事侵权还是从行政违法角度,乃至刑事制裁角度,蹭网软件的开发运营模式是违法的,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整改,那么就应该将其关停。
李星在北京一家化工公司工作,休息日喜欢带朋友回家玩。今年3月的一个周末,一个同事在他家里连接WiFi时顺手打开一个蹭网类移动应用,打开密码输入页面后将手机递给李星,李星输完密码后发现弹出了一行提示,询问是否要分享密码,因为担心以后被蹭网或者被泄露信息,他拒绝了分享。李星认为,一般人在使用这类软件时都不会有太高的警惕性,可能扫两眼尚未看清楚内容后就随手点了确定,造成自己的WiFi密码外泄而不自知。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放心,每个月定期更换WiFi密码。
除了手机应用,也有电脑用户利用这类蹭网应用盗用他人WiFi。肖泽是一家火锅店的老板,他是在玩游戏时发现家里的WiFi被盗用。肖泽说,他打开安全软件查看用网设备,发现一台陌生的设备,并根据图标判断出是一台电脑。之后,肖泽发现,每天晚上8时左右,对方就开始连接他的WiFi网络。为此,肖泽多次更改用户名和密码,但都没有效果。
就此案例,李斌建议,如果网络拥有者遇到此类情况,首先应该让专业人士帮忙检测,到底蹭网的这台机器的ip地址是什么,是谁在什么方面在用什么东西。其次,同过一些其他软件在技术上建个防火墙将其阻隔。如果都没有效果,可以尝试投诉有关部门,比如工信部门,让主管部门帮助检测,或者找到蹭网者,进行相应的劝说等,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胡钢也表示,“蹭网”表面看是一个简单的侵犯相关用户权益的问题,其实隐藏的安全风向非常大。因此他建议,网络拥有者一定要提高网络安全级别,常换密码,而且密码要有足够的强度;蹭网软件的用户要摒弃此类软件,以防范潜在的巨大风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上网似乎成为公众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面对随时随地的上网需求,各类蹭网移动应用程序相继出现。使用这些程序,网友不需密码即可连接他人的无线网络。这种看似方便的上网方式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