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谷歌翻墙使用教程
编者按:10月24日,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在拉萨召开。让我们跟随与会人员讲述的“两路”故事,感受历经70年岁月,早已镌刻在高原的“两路”精神,如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书写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我是林芝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波密养护段一线月,我子承父业进入林芝公路发展中心波密养护段,成为一名基层养护工人。
“拴在树上的童年”是我时常被老一辈养护工人打趣的谈资,也是我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我的父母均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修路工人。母亲瞿玉珍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一人离开家乡只身前往西藏波密,成为墨脱公路的修筑者。19岁的她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嘎隆拉雪山背过炸药运过物资,在史上最难修筑的墨脱公路挖过水坑筑过路基。后来,我母亲认识了同为养护工人的父亲覃永华,从此夫妻二人一步一个脚印构建着自己的小家庭,也参与并见证着西藏公路事业的发展。
后来,我的父母服从工作安排前往通麦天险修路,路边不是跌落谷底的碎石,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为了安全着想,无人看护的我便成了“拴在318路上的孩子”。父母参加修路到哪里,我就被带到哪里拴在树上。“被拴在树上的孩子”并不只我一人,所以也不感觉孤独与苦闷。八九岁的我陪着父母搬石头、挖水坑。一次,我听到队伍中有人高喊:“谁是党员手机谷歌翻墙使用教程,谁先下去拉绳子架梯子。”随后便看到父亲放下手中的活,第一个挺身在前,面对悬崖绝壁,义无反顾拦腰系绳,顺着绳索深入谷底江边便难寻踪影。父亲当时的行为,对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让我自豪,让我崇拜,更让我感觉“党员”就是勇敢、责任的化身。参加工作后,我屡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多是源于小时候这段难忘的记忆。
陪着父母在没有路的地方修筑路,也曾差点葬送性命。2000年,正在读高中的我,赶上周末放假,父母前来市里运输筑路物资顺便接我和弟弟回家。返回途中,行驶到通麦天险处,只听一阵轰隆巨响,车子被山顶堆积下来的泥浆卷到悬崖边,差点坠入江里。被救援人员救助后,父母又义无反顾加入到了那次救援中。这次经历让我难以忘怀,能够死里逃生,对我而言除了上天的眷顾,便是从小到大陪着父母,在悬崖峭壁修路筑路锻炼而来的求生技能,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
墨脱公路上的线日,扎墨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填补了我国交通建设史上的空白,标志着全国县县通公路目标的实现。根据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和区公路发展中心的安排部署,林芝公路分局扎木机械化养护队(现名为波密养护段)恢复组建,并承担G559扎墨公路的养护管理任务。
我还记得在2014年7月26日,由于整夜大暴雨下个不停,一夜之间,G559线万立方米以上,扎墨公路全线位自驾游游客被困在墨脱县城。收到灾情报告后,我与同事们立即奔赴公路受灾现场开展抢险保通工作。当时的路况车辆已无法前行。为了更确切掌握公路塌方具体情况,我们走完塌方的全程路段,粗略测量出每一处塌方的土石方量,及时将公路受灾情况上报单位。经过3天3夜的全力奋战,我们终于打通了通往墨脱的“生命线”,灾毁路段可以单向通行。
在一线养护职工的日夜坚守下,扎墨公路从每年通车6个月,到现在全年畅通。除公路沿线遭遇较大以上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断通外,没有一天是因为养护工作不到位而造成断通的。墨脱——曾被称为“走不出的绝境”,如今因为道路的畅通成为很多人向往的秘境。墨脱公路的从无到有、从有到通、从通到畅,见证着交通人无悔的青春与无私奉献,也展现着交通人的尽责担当与坚定信仰。(中国西藏网 口述/覃春 记者/王茜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江热乡,有一位名叫次仁片多的藏族姑娘,尽管因先天性畸形而无法行走,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通过互联网自学普通话和钩针编织技艺。[详细]
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热萨乡强公村,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广场上很多游客在三五成群拍照留念,广场旁边的楼房里也热闹非凡。[详细]
位于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日通乡的日通藏医院,由般龙藏医第八代传承人章松于1971年创立。2010年,日通“般龙特色藏医药”被认定为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