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fiddler后电脑无法翻墙
日前,微软宣布旗下IE浏览器将在明年退出市场。曾经端坐霸主地位的微软IE浏览器在走过20多年的岁月后,最终与互联网时代早期被淘汰的品牌一样,即将成为历史。
IE于1995年推出,是Windows系统初始自带的网页浏览器。在2001年的巅峰时期,IE占据了全球浏览器市场90%以上的份额。但是,随着谷歌Chrome浏览器和苹果的Safari浏览器等竞争对手的崛起,微软在全球浏览器市场的雄风不再。
当然,现在提起IE浏览器,基本上都会与缓慢、卡顿、功能少、不安全等关键词挂钩,以至于网上涌现出了许多相关的表情包。但是对于大多数的80后和90后来说,IE浏览器几乎是接触互联网的第一个工具,不管是在学校上电脑课使用fiddler后电脑无法翻墙,还是在家里玩电脑,IE浏览器都是我们第一个接触到的上网软件,这种亲切感都不会是假的。
对于微软的这一消息,除了勾起了一些人的怀旧感之外,并不会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砸出多大的水花。毕竟,IE浏览器淡出互联网早已经是既定的事实。除了一部分无奈使用的群体和一些网页优化程序员,IE浏览器的存在与否,早已不受大众的关注了。
IE浏览器的问题在于其前期代码底层设计的问题,在运行速度、稳定性、功能多样性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缺陷,特别是对比后来推出的各种浏览器可以说是毫无优势。
也难怪在IE的这份“死亡声明”中,就连微软自己都承认IE浏览器速度太慢,已经不适用也不兼容于许多现代网络任务,也远不如后出现的有些浏览器安全。
IE浏览器之所以不受市场用户,甚至不受微软自身待见,简单说就是不好用。有多不好用,那些如今依旧需要通过IE浏览器来办公的用户群体应该最有发言权。网络上有一些专业文章分析称,“微软坚持使用自己的HTML表单,其性能常常令人抓狂”;“微软总是试图让IE兼容所有传统软件,同时又支持新型的网站和服务”……这也使得IE浏览器即便不断改善,也难以重获用户芳心。而对于不少程序员而言,网页优化设计时,不用再去考虑如何兼容IE浏览器,则是一个喜大普奔的事情。
IE浏览器曾经的辉煌是因Windows系统的垄断地位而决定,而这既是IE浏览器的成就,也是其跌下神坛的根源之一。任何一款浏览器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一但人们有了选择的权力,一家独大的IE浏览器,其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引发口碑崩盘。
其实,对互联网世界而言,经典软件的退出和新生,早已是很平凡的事情。只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抛弃,是一条颠仆不破的道理。除了IE,主流浏览器已不再支持Flash插件、对Windows7的支持已经结束等,都证明了这一点。很多我们曾经熟悉的软件、系统,都在互联网的发展中,慢慢成为历史。
Windows系统下的浏览器市场,除了火狐,包括Chrome、微软将主推的新Edge浏览器,以及几乎所有第三方浏览器,都是基于Chromium开发,并且第三方浏览器同时兼容IE内核,以满足用户日常上网需要和打开各类网站的用途。
当然,对于互联网世界而言,每一天都是新的。未来,如果谷歌浏览器等也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果也将会和微软的IE一样,最终随风而去。